正叨清级忽从戎,况与燕台事不同。
开口谩劳矜道在,抚膺唯合哭途穷。
操心未省趋浮俗,点额尤惭自至公。
他日陶甄寻坠履,沧洲何处觅渔翁。
韩偓,字致光一作尧,京兆万年人。龙纪元年,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歷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復原官,偓不赴召,南依王审知而卒。《翰林集》一卷,《香籢集》三卷,今合编四卷。 韩偓,字致光一作尧,京兆万年人。龙纪元年,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歷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復原官,偓不赴召,南依王审知而卒。翰林集一卷,香籢集三卷,今合编四卷。
中文译文:
我原是刑部员外郎,因遭时权所排挤,被贬到偏远的军镇。正当我郁郁不得志时,陶渊明出使徐州,我与他的遭遇同样悲凉。我虽是官员,但道义的担当常常被忽略,只因为我平时不肯奉承。我抚着胸膛,只有唉声叹气来响应国家命令。我尽力不去追求虚浮的享受,但还是被指责贪图私利。等到有一天,我也会像陶渊明一样失宠,然后去寻找陶渊明坠落的鞋履,但不知道在哪个荒凉的岛屿上还能找到当年那位渔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韩偓的自述之作,通过对自己遭遇的描述,表达出了对时代权势和世俗虚浮的鄙视和不屑。诗中以陶渊明为对比,突出自己与时势的不同,暗示了自己在官场上的不得志和寂寞。作者借陶渊明的形象流露出对逐利和功名虚浮的反感,表达了对真正的道德担当和自由人格的向往。
诗中的“盘石出镇藩屏”意指被贬为军镇官员,失去了在朝廷中施展才能的机会。作者沉痛地讽刺了虚伪的权势和功名追求,抨击了当时官场的险恶和奢靡。同时,也表达了对陶渊明清廉守志、得到人们真正的赏识和尊敬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不满和痛苦,以及对纯真和道义的向往,具有深沉的思想内涵和抒发个人情感的功用。这首诗代表了唐代士人激发自己真实感情的智慧和才华。
诗翁雅镇玉溪山,褒玺飞来玉节还。为报佳音天日近,南薰殿里正催班。
舟在中流进退难,发虽种种此心丹。死为元亮终书晋,生是留侯本事韩。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日日看。
雨送寒声满背蓬,如今真是荷鉏翁。可怜遇事常迟钝,九月区区种晚菘。
两年作县越江湄,回首乡关未得归。华发又惊佳节换,青云堪叹故交稀。山村细雨梨花发,茅屋东风燕子飞。潦倒不须嗟薄宦,且将樽酒送斜晖。
贫不攻九嶷玉。倦不憩三危峰。九嶷有惑号。三危无安容。美物标贵用。志士励奇踪。如何祗远役。王命宜肃恭。伐鼓功未着。振旅何时从。
沉疴旷十旬,还过直城闉。老马犹知路,羸童欲怕人。久隳三径计,更强百年身。许国将何力,空生衣上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