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逢九派人将别,猿到三声月为秋。
不知相见更何日,此夜少年堪白头。
熊孺登,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人,约唐宪宗元和(806—820)前后在世。元和年间(806—820)登进士第,为四川藩镇从事,与白居易、刘禹锡友善,时相赠答。白居易《洪州逢熊孺登》、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达了他们之间情谊。他勤于创作,写诗很多,而传于后世的仅存诗集一卷。其中赠答应酬之作较多,佳句不少。有些诗句感情真挚、动人,为时所传诵。
《与左兴宗湓城别》是唐代熊孺登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逢九派人将别,
猿到三声月为秋。
不知相见更何日,
此夜少年堪白头。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左兴宗在湓城分别的场景。江水流经九条分支,象征着人们将要分离。当猿猴三声啼叫时,月亮也已经到了秋天。诗人不知道何时能再次相见,他意识到这个夜晚年少的时光已经逝去,自己正在步入中年。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江水和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与左兴宗的离别之情。江水是流动的,象征着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离别和变迁。猿猴的啼声和秋天的到来,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诗人表达了对再次相见的期盼,但他同时也意识到时光已经不再,青春不再,白头的岁月已经临近。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时光流转的深切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大自然相融合,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必然。整首诗词意境清新,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昔日松江上,潮翻定海来。而今旧桥水,不到半江回。
摩诃池上春光早,爱水看花日日来。秾李雪开歌扇掩,绿杨风动舞腰回。芜台事往空留恨,金谷时危悟惜才。昼短欲将清夜继,西园自有月裴回。
风暄雨暖日和柔,道是穠春不道秋。楚楚江枫新结束,柿红衫子锦缠头。
岁暮远交朋,携筇背洛城。往来兴废地,今古别离情。叠翠嵩峰色,泻寒伊水声。他年再相会,却讶白髭生。
几劫澄烦思,今身仅小成。誓将云外隐,不向世间存。
昆山夏老能笔耕,开云种玉看峥嵘。千条万叶入霄汉,世间草木空有名。来持琅玕叫阊阖,坐使燕石无光晶。北人贵竹如贵玉,直以高价酬丹青。衡开丈幅直逾咫,不见枝梢见根柢。恍疑湘浦推篷行,飒雨惊飙过双耳。九疑山高望不极,影落洞庭清彻底。灵籁时来天乐风,钓竿不动珊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