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园步杂兴》

园中荒秽渐平治,老子何妨鬓有丝。
从此五行无晦气,一閒成就万篇诗。

作者介绍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园步杂兴》是宋代张镃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庭园的景象,并通过庭园的变化来表达作者的心情和感慨。

诗意: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庭园的状态,从荒凉逐渐恢复平治。庭园的改造与自然界的五行相呼应,使得庭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的第二句以老子的形象来表达作者年迈的状态,但这并不妨碍他内心的激情与创作。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心旷神怡,灵感得以迸发,创作了无数篇诗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庭园的景象,展现了自然和人的和谐相处。庭园从荒凉到平治的过程,象征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修复,并借此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庭园中的五行与庭园的平治相互呼应,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

同时,诗中的老子形象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和思考。老子被用来比喻作者年老,但他依然保持着激情和创作的能力。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创作的坚持,即使年岁渐长,仍然保持着对美的追求和创作的热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这个宁静的庭园环境中获得灵感和创作的心境。庭园的宁静和美丽为作者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空间,让他的心灵得以放松和沉浸在创作之中。这个环境成就了作者的创作,使他能够创作出无数华美的诗篇。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庭园的变化和环境对作者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创作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创作的激情和灵感的来源。

  • 《访上官道人庵》

    三十年居此,何尝识酒荤。柴扉人少到,草径鹿同群。雨足添新瀑,山深有剩云。水瓢丹灶外,闲事不曾闻。

  • 《醉后》

    春草秋风老此身,一瓢长醉任家贫。醒来还爱浮萍草,漂寄官河不属人。

  • 《答颜生》

    烦君临问我何堪,剩欲从君十日谈。老退不应称敏捷,颜苍宁复借红酣。世间公器毋多取,句里宗风郤饱参。陋巷远孙还好学,未容光禄擅东南。

  • 《禅人写真求赞》

    虚空借得作身,万象相随为伴。纵横人道十成,点检谁知一半。看看青山峥嵘,白云零乱。里许牧童归未归,铁牛一掣金绳断。

  • 《题木居士二首》

    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馀。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

  • 《刘曲龙潭》

    层冰积浩荡,陵谷低吞吐。窈窕转幽壑,突兀开净宇。回头山水县,亦复堕尘土。孤云铁梁北,宇宙一仰俯。风景初不殊,川途忽修阻。寒潭海眼净,黕黑自太古。蛰龙何年卧,万国待霖雨。谁能裂苍崖,雷风看掀举。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