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章》

闻停岁仗轸皇情,应为淮西寇未平。
不分气从歌里发,无明心向酒中生。
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
从来妄动多如此,自笑何曾得事成。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听说停止举行岁仗是因为皇上心情沉重,应该是淮西寇乱尚未平定。没有分清气息,从歌曲里发泄出来,没有明确的心思,借酒发泄出来。愚笨的计划突然想到了发送短檄文,狂热的心情马上想要请命去战场。从来就是这样盲目行动,自嘲为何从未成功。

诗意:
这首诗是作者白居易在唐朝元和十二年的时候写的,描写的是他听到停止举行岁仗的消息时的心情和感慨。岁仗是指每年的军事游行和武力展示,皇帝在这个时候会检阅士兵和兵器,显示王权的威严。然而,这一年停止举行岁仗,让作者感到愤慨和不满。他认为这是因为淮西的寇乱未能平定,而皇上深感忧虑,所以停止岁仗。作者自嘲自己曾经的妄动和冒进,认识到自己的无能和未能取得成就的事实。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白居易对时政的关注和对战乱的忧虑。他通过描绘停止举行岁仗的背景,表达了自己对淮西寇乱的关切和对朝廷的愤慨。他批评了自己过去的马虎和盲目行为,也对自己的失败感到郁闷和无奈。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动荡和战乱现状。

  • 《送怀安林知丞之官仍谢佳句》

    剑津初筮著能名,大府今看佐属城。愧我赠行无好语,只将戒惧与明诚。

  • 《中书令程文简挽辞三首》

    都门箫鼓动哀音,丹旐西归诏祖临。故府簪裾空堕泪,高原松槚已成阴。藩朝宣力由忠荩,彝鼎书功映古今。他日甘棠知不剪,五州遗德在人深。

  • 《次韵和答斯远入城见迎诗》

    四海岂不广,一身何所归。倦游成白首,知已固黄扉。愧我尚斗食,如君犹褐衣。长年恨相远,晚岁得相依。

  • 《春日种菊东离顾丛半衰谢欲充之因取以植墙下》

    天公善转物,剪爪不停轸。春工未削迹,秋事已张本。檀栾嘉菊丛,戢戢露奇蕴。枝分要及时,手植须着贤。清晨东篱下,畚插自畦轸。土膏入新萌,秀色来衮衮。归休顾衰兰,面目呈可悯。儿童互撏拿,奴仆恣嘲哂。敢望群萧艾,叶置等朝菌。即这粹而温,忍死子不愠。山翁饱经事,遇物

  • 《荆山夜泊与亲友遇》

    山海两分歧,停舟偶此期。别来何限意,相见却无词。坐永神疑梦,愁多鬓欲丝。趋名易迟晚,此去莫经时。

  • 《探春令》

    雕墙风定,绮窗烛灺,沈吟独坐。料雪霜深处,司花神女,暗里焚百和。恼人一阵香初过。把清愁薰破。更那堪得,冰姿玉貌,痛与惜则个。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