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青才数点,杳杳几千程。
幽槛叶初落,高空雨乍晴。
崔嵬微有状,窈窕莫知名。
招隐谁长往,眠云自动情。
文君眉易似,摩诘画难成。
鸟去何曾到,泉流岂觉声。
经秋弥冷淡,向晚更分明。
仁者由来好,闲观意不轻。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远山》是宋代释智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远山》
堆青才数点,
杳杳几千程。
幽槛叶初落,
高空雨乍晴。
崔嵬微有状,
窈窕莫知名。
招隐谁长往,
眠云自动情。
文君眉易似,
摩诘画难成。
鸟去何曾到,
泉流岂觉声。
经秋弥冷淡,
向晚更分明。
仁者由来好,
闲观意不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远山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感悟。
诗的开头,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遥远的山峦,仿佛是青翠的点缀,隐约可见,延绵无尽。接着,描述了一幅秋日景象,幽静的庭院中,树叶刚开始凋零,高空中的雨刚刚停歇,阳光又重新出现。这里通过描写秋天的变化,展现了自然界的景象和变迁。
下一节中,诗人使用了形容词来描绘远山的轮廓,形容其高耸而微妙,却无法具体辨认其山峰的名字。这种模糊的描绘给人以一种神秘而壮观的感觉,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
接着,诗人以招隐为喻,表达了对于远方景色的向往之情。他不知道那些隐约可见的山峦之间有多少人去过,但仍然对那里充满了向往之情。眠云的自动漂移,也表达了自然界变幻无常的特点。
在接下来的节奏中,诗人以文君眉易似、摩诘画难成的比喻,描述了远山的景色难以被完美地描绘出来。这种难以言表的美丽,使得人们无法用画笔或文字完美地再现。
最后两句,以鸟的离去和泉水的流动,强调了远山的宁静与寂静。秋天的经过使得景色变得更加冷淡,但在傍晚时分,景色更加清晰。这里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于宁静和内心平和的向往。
整首诗词通过对远山的描绘和对自然界变化的感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宁静寂静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形容词和比喻,给人以模糊而又美丽的意象,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和共鸣。
金石凝虚筍,旌旗落暗尘。唐尧遂不见,空有进羹人。
杖藜乘兴出,佳处每关情。白石溪流浅,黄花篱落清。林烟经雨薄,野日傍山明。赖有杯中物,愁怀得暂平。
白雪楼中一望乡,青山簇簇水茫茫。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时淮西寇未平。]
征鞍穷郢路,归棹入湘流。望鸟唯贪疾,闻猿亦罢愁。两边枫作岸,数处橘为洲。却记从来意,翻疑梦里游。
生碧香罗粉兰香。冷绡缄泪倩谁将。故人何在,烟水隔潇湘。花落燕□春欲老,絮吹思浪日偏长。一些儿事,何处不思量。
天遣残年脱馽鞿,功名不恨与心违。绿陂细雨移秧罢,朱舫斜阳擘纸归。花市丹青卖团扇,象床刀尺制单衣。白头曳杖人争看,共叹浮生七十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