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巢新燕,人心在眼前。
飞云高去影,败叶拥流泉。
取舍凭谁定,升沈勿自专。
守贫知大道,盛事好攀缘。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缘识》是一首宋代诗词,由宋太宗所作。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石室巢新燕,
人心在眼前。
飞云高去影,
败叶拥流泉。
取舍凭谁定,
升沉勿自专。
守贫知大道,
盛事好攀缘。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生活的图景,以及其中蕴含的一些哲理。作者通过描述石室中的新燕、人们心中的思绪,以及飞云、流泉和败叶等景物,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诗词中还提到了取舍、升沉、守贫和攀缘等主题,探讨了人们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和价值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世事变幻和人生境遇的哲理。首句"石室巢新燕,人心在眼前"揭示了作者身处石室,但心灵却能自由飞翔的意境。这种对自由和内心世界的追求,使得作者的视野变得广阔。接着,"飞云高去影,败叶拥流泉"这两句描绘了云飞水流的景象,表达了世事变幻无常的真实性。人们所追求的欢乐和荣华富贵都只是短暂的影子,如同飞云般飘忽不定,败叶般随泉水流动。
"取舍凭谁定,升沉勿自专"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选择的思考。人们在面临抉择时,常常无法确定正确的选择,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和标准不同。作者告诫人们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要学会灵活应对,不要过于执着于个人的得失。
最后两句"守贫知大道,盛事好攀缘"则传达了作者对待财富和名利的态度。守贫知道了大道,意味着作者认为守贫有助于把握人生的真谛和本质。而"盛事好攀缘"则提醒人们,面对名利和成功,应该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追逐,而是注重内心的修养和品德的培养。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传递了对人生选择、价值观和追求的思考。它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提醒我们要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关注大道与修养,并不被功名利禄所迷惑。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烂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南国佳人至,北堂罗荐开。长裙随凤管,促柱送鸾杯。云光身后落,雪态掌中回。到愁金谷晚,不怪玉山颓。
风清日晚溪桥路。绿暗摇残雨。闲亭小立望溪山。画出明湖深秀、水云间。漫郎疏懒非真吏。欲去无深计。功名英隽满凌烟。省事应须速上、五湖船。
七百里山界,飞沙与乱云。虏骑择虚至,戍兵常忌分。啸聚类宿鸟,奔败如惊麕。难稽守边法,应敌若丝棼。
樟源岭下炼丹井,建德道间仙女泉。埋没只今谁汲引,信知名字托人贤。
南北东西俱我乡,聊从地主借绳床。诸公共得何侯力,远方新抄陆氏方。老去事多藜杖在,夜来秋到叶声长。蓬莱可托无因至,试觅人间千仞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