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缘识》

忘机悟即见真诠,慕道威仪立善缘。
语默但教方外用,玄微通达自弥坚。
利名染著还如梦,性相归来猛似泉。
三业之中堪发问,勿令万法不精专。

作者介绍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作品评述

《缘识》是宋代皇帝宋太宗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忘机悟即见真诠,
慕道威仪立善缘。
语默但教方外用,
玄微通达自弥坚。
利名染著还如梦,
性相归来猛似泉。
三业之中堪发问,
勿令万法不精专。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宋太宗对于修行和追求真理的思考和体悟。诗中呼吁人们摒弃世俗的心机和私欲,去领悟真正的道理。宋太宗表达了对道德威仪的向往,希望通过立善缘来追求道德境界的提升。他认为言语和沉默都应该以外在行为来展示,而不仅仅停留在空洞的语言上。他相信通过探索玄微的奥妙,可以达到内心的坚定和通达。在他看来,名利只是暂时的纷扰,而性情的回归则像泉水一样自然而强烈。最后,他呼吁人们在三业(即学问、行为和修养)中发问和探索,不要让自己被琐碎的事物所困扰,要专心致志地追求精深的道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宋太宗对于人生和修行的思考。他强调了忘却个人的机巧心思,以及通过慕道追求道德威仪的重要性。他认为真正的修行不仅仅停留在言辞之间,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他对于玄微的追求代表了一种对于深层次真理的探索和领悟。诗中的比喻和意象(如梦、泉水)给予了读者更深层次的感悟和思考空间。最后,他提醒人们要专注于自身的修养,不要被功名利禄所迷惑,要以专注和精进的态度去探索人生的真谛。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思想,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寒碧》

    清秋访林馆,寒碧凝瑶风。冷入琅玕聚,凉生琛玉丛。枝枝撑明月,叶叶起清风。朝云挂余翠,夕照摇残红。断鸦噪言宿,鸣凤栖复冲。扶疎玉梵府,析蔌水晶宫。露花滴翡翠,烟絮缠蛟龙。万竿响笙竽,一林撼丝桐。饮罢身欲蜕,联镳翔太空。

  • 《提举刘学士以某论守江之策未行作诗见遗谨次》

    福胎当日起燕然,始信兴亡不属天。谋国自知无秘计,何时归把牧羊鞭。

  • 《次韵致明七言》

    春风摇溪溪摇天,刘郎诗思如涌泉。已怜飞花太狼籍,却爱芳草长芊绵。痴儿了事从渠了,万古寒空没飞鸟。北海樽中兴味长,邯郸枕裹功名小。南山北山云崔嵬,君胡不歌归去来。山中交游苦相忆,玉柱瑶瑟生浮埃。

  • 《初到舒州》

    承平非不久,淮地只凋疎。负贩资安郡,蒿莱塞旧闾。近江犹若此,穷徼复何如。可议轻征战,仍闻急转输。

  • 《寄虞氏兄弟》

    一身兼抱百忧虞,忽忽如狂久废书。畴昔心期俱丧勇,此来腰疾更悉虚。久闻阳羡安家好,自度渊明与世疏。亦有未归沟壑日,会应相近置田庐。

  • 《游雪窦杖锡七首·徐凫岩》

    平揖天风一望来,苍崖万仞两分开。是中猨鹤亦难得,只有龙云相往回。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