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不事但多罗,莫道无缘奈我何。
上有天堂下地狱,分明种麦不生禾。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缘识》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宋太宗。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哲理思考和对人生命运的思索。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缘识
皇天不事但多罗,
莫道无缘奈我何。
上有天堂下地狱,
分明种麦不生禾。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观点。诗人用简练的语言,以皇天、多罗、天堂、地狱、麦和禾等象征性的词语,揭示了人生的不可控和缘份的力量。
首先,诗词开头的“皇天不事但多罗”,意味着皇天并不关心个人的命运,而是由多罗(即宿命)决定。这一句表达了人们对于自身命运的无可奈何。
接着,诗词第二句“莫道无缘奈我何”,表达了诗人对于缘份的认知。无论人们如何努力,如果没有缘分的牵引,命运仍然无法改变。这句话也传达了一种对于无法掌控的命运的无奈和无力感。
诗词的最后两句“上有天堂下地狱,分明种麦不生禾”,通过天堂、地狱、麦和禾的对比,展示了命运的残酷和不公。上天和地狱象征了人生的极端境遇,而麦和禾则代表了人们的努力和收获。然而,即使种下的是麦,也未必能收获禾,即使人们努力耕耘,命运仍然可能不公平。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传达了一种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宿命的认知。它让人们反思人生的无常和缘份的力量,启发人们对于命运的接受和对于人生的珍惜。
吾宗手葺幽栖处,雪径依衡认虎跑。冻折岩前百寻木,压翻屋上几重茅。懒吟二首干韩愈。且耸双肩学孟郊。只怕景思来认业,别无人与子争巢。
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
去年今日逢冬节,扑头扑面迎霜雪。今年冬节又来临,屋角梅花弄晓晴。笑它鲁史谩书云。
风号天籁怒,雷引雨声长。但喜书帷润,那知酒斚凉。夜光宜月露,霁色醒松篁。通介从流俗,徐公自有常。
一自为农去国赊,九天无路献忠嘉。不争老杜广文饭,且共仰山鶖子茶。字画故家元佑脚,篇章时样鄂州花。它山待刻钟楼作,震撼烟霞十万家。
琉璃枝上琼花*。蓓蕾间成玛瑙。乌玉叶儿偏好。四件谁能讨。静中认得真家宝。艳彩诚非草草。唯有个人知道。共得归蓬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