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北去无时节,举翅抬头飞似雪。
当日离春今日秋,湘江浦上旧明月。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诗词:《缘识》
中文译文:南来北去无时节,举翅抬头飞似雪。当日离春今日秋,湘江浦上旧明月。
诗意:这首诗是宋太宗创作的作品,表达了一种离别之情和岁月更迭的主题。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喻,以描绘鸟飞的情景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别离。他说南来北去无时节,形容鸟儿不受季节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在各地间迁徙。举起翅膀,高高地飞翔,就像飘落的雪花一样轻盈。然而,离开春天的那一天,如今已是秋天,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惋惜。最后一句描述了湘江浦上的明月,给人一种旧日时光的回忆和怀旧之情。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离别和时光的变迁,运用鸟飞的景象来抒发情感。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形象描写,将人与自然相结合,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感受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中的离别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之间的离散,更寓意着人生的离别和变迁,以及岁月的无情流转。最后一句描绘了湘江浦上的明月,以旧时明月为象征,勾起了人们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感叹和对离别的思念,让读者在细腻的意象中感受到世事无常、时光荏苒的哲理。
秋风清,秋月白,秋水共长天一色。不是心外境,亦非目前法。可中一见便知归,平步广寒攀桂枝。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我鬓忽已白,君颜非复朱。花前一杯酒,不乐复何如?暮看枝上花,已觉不如早,富贵当及时,吾辈奈何老!我歌君起舞,竟日为君留。安知花无情,不解替人愁。长安二三月,花满上林中。祝君早得意,归辔听璁珑。
垂垂白发老相催,末路崎岖毂又推。万里备更霜雪苦,十年重入瘴乡来。休思往事骖鸾去,恍类前身化鹤回。行尽潇湘春林脉脉,故人惟有道边梅。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终日擘桃穰,人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五更催发船无限,及此风收浪不生。何事渔舟亦争进,始知为利总营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