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非凡要審知,当仁不必用迟疑。
修行忽若无灵应,还信神仙白昼飞。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缘识》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为宋太宗。下面给出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缘识
至道非凡要审知,
当仁不必用迟疑。
修行忽若无灵应,
还信神仙白昼飞。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修行者的思考和启示。诗人告诫人们,要认真审视至高无上的道理,不要犹豫不决地行善。修行者若是没有灵性的回应,就应该相信仙人在白天飞行。
赏析:
《缘识》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修行者所应当抱持的态度和信念。首句“至道非凡要审知”,强调了对道义的深入理解和认知的重要性。通过审知至道,人们可以更好地明辨是非,把握正确的行为准则。
接下来的两句“当仁不必用迟疑”,直接呼唤人们在行善的时候不要犹豫不决。这表达了作者对于为人处世的坚定信念,认为行善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做,而不是拖延或犹豫不决。
在第三句中,“修行忽若无灵应”,表达了修行者在修炼过程中,如果没有灵性的回应或者内心的共鸣,也就是修行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时,应该如何面对。最后一句“还信神仙白昼飞”,则以一种夸张的方式表达了即便在白天看到神仙飞行也要坚定地相信修行的可能性。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出了作者对于修行者的劝诫和启示,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以及对于道义的理解和坚持的必要性。这首诗词鼓励人们在修行的道路上坚定信念,不畏困难,勇往直前,迈向更高层次的境界。
一自经放逐,裴回无所从。便为寒山云,不得随飞龙。名岂不欲保,归岂不欲早。苟无三月资,难适千里道。离心与羁思,终日常草草。人生年几齐,忧苦即先老。谁能假羽翼,使我畅怀抱。
相唐德丛复兴隆,仁义条陈百奏中。正欲谏君今别驾,延龄更不念孤忠。
昔与君同巷,参差对柴荆。艰难奉老母,弦歌教诸生。藜藿饱臧获,布褐均弟兄。贫贱理则穷,礼义日益明。我亲本知道,家有月旦评。逡巡户牖间,时闻叹息声。善恶不可诬,孝弟神所听。我见此家人,处约能和平。它年彼君子,岂复地上行。尔来三十年,遗语空自惊。松阡映天末,苦泪
一蝗东方来,孕子九十九。未出婪酣肚,已办馋{左饣右崇}口。漫天自成幕,扫地不用帚。一朝霜风寒,何处弄百丑。
虫有卖油公,什伍处阴湿。长脚如蠨蛸,爱莫能助细走不及。儿童反接之,邀其吐微汗。所挟虽不多,坐此遭攟拾。
家里已无回日信,路边空有望乡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