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无事上元节,丝竹歌声更互发。
自从雨后最晴明,不似往年今岁别。
死来无意在遨游,常愧三光明皎洁。
千门万户乐喧喧,就中年少无蹔歇。
天街红燄布群星,晃炀人间鬪明月。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缘识》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宋太宗赵光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承平无事上元节,
丝竹歌声更互发。
自从雨后最晴明,
不似往年今岁别。
死来无意在遨游,
常愧三光明皎洁。
千门万户乐喧喧,
就中年少无蹔歇。
天街红燄布群星,
晃炀人间鬪明月。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宋太宗在上元节时的心境和对景物的感受。上元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年中春天的第一个节日,寓意着欢乐和新的开始。诗人通过描绘节日的热闹景象和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和平时光的珍惜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赏析:
诗的开头,描绘了承平无事的景象,上元节的丝竹音乐声此起彼伏,愈加热闹喜庆。接着,诗人提到自从雨后过后,天空格外明朗,不同于往年的离别,暗示着一种变化和新的希望。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他认为自己在生命中没有太多的闲暇和遨游的机会,常常自愧不如天上的太阳、月亮和星星那样明亮洁净。这种自省和自嘲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身份和责任的认知。
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上元节的热闹景象。天空的烟火点亮了整个街道,仿佛星星在天空中闪烁,明月也在人间辉煌。这种热闹和喧嚣的场景,与诗人内心的思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词以婉约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和平时光的珍惜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通过描绘上元节的热闹景象和自己内心的独白,诗人展示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身境遇的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明亮热闹的图景,同时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风透纱窗。叶落银床。夹缬林、吹下严霜。新篘浮蚁,班坐飞觞。有岩中秀,篱中艳,洛中香。金钿放蕊,玉粒争芳。惯年年、来趁清商。不应素节,还有花王。看正封诗,龟年调,太真狂。
莘渭当时已误来,商山芝老更堪哀。人生若要常无事,两颗梨须手自煨。
左右香童不识君,担簦访我领鸥群。山僧待客无俗物,唯有窗前片碧云。
沉水龙涎彻夜焚,桂宫芝馆结祥云。坛前才布诸天位,苑外先催学士文。
往岁游西谒李长,陇云秦树胜风光。分题红叶蛮牋腻,对举流霞彩袖香。宴洽翠娥连象榻,夜寒娇凤泥银黄。未知早晚重携手,惆怅而今鬓已苍。
竹杖芒鞋晚步迟,为贪山水有清晖。栖鸦已带残阳去,牧竖遥穿薄霭归。可保禅身终放浪,从教尘世名脂韦。閒中自有无穷乐,敢道麻衣胜锦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