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惟知冷暖,假合是缘根。
了达真空相,金刚不二门。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缘识》是宋代皇帝宋太宗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深刻领悟和对真理的追求。
诗词中文译文:
身只知冷暖,
只因缘根相合。
洞悉真空的本相,
即是金刚不二法门。
诗词的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传递了作者对人生和真理的思考。作者认识到自己只能感受到身体上的冷暖,而真正理解冷暖背后的原因是因为缘分的根源相互连接。作者进一步表达了洞悉真空的本质,即体悟到世间事物的空性和无常性。最后,他提到了金刚不二法门,这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意味着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皆可成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真理的领悟。作者通过对身体感受的冷暖的思考,将其归结为缘分的相互连接。这种缘分的理解超越了表面的现象,进入到真空的本质层面。作者通过诗词传递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思考方式,强调了人生中的缘分和因果关系。最后,他提到金刚不二法门,暗示着一种普遍存在的真理,即所有众生都有成佛的潜力。
这首诗词展示了宋太宗作为一位皇帝兼文人的思想深度和对佛学的理解。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他呈现了一种对于生命和宇宙的超越性思考,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儿时两颔已生髭,一饱皇皇亟失时。索性断它烟火气,餐英汲润当朝炊。
纱巾一幅立斜阳,本尚无闲况有忙?鸡犬往来空自得,禽鱼翔泳各相忘。欲衰莎草无多绿,未落梧桐已半黄。徂岁匆匆成绝叹,瓦沟行复见新霜。
兰俎既升,蘋羞可荐。金石载设,咸英已变。林泽斯总,山川是遍。敢用敷诚,实惟忘倦。
赤城千古一东湖,谁肯重开太极图。要得斯文传气脉,定须吾党立规模。圣贤不尽七分易,天地长存三字符。念念服行方是学,莫将枝叶费工夫。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高树下山鸟,平芜飞草虫。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太上崇耆旧,龙鳞手可攀。胡为遯荒野,竟复老商山。汉阁颁纶渥,瀛壖拥旆还。灵光遂陈迹,西望涕空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