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缘识》

还元到即见真归,不是虚传羽化飞。
大道勿将闲设用,精修别得便忘机。
安排稳入龙宫内,变易终藏虎鼎威。
豁达乾坤神妙理,逍遥铅汞共相依。

作者介绍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作品评述

《缘识》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宋太宗。这首诗词描述了一种追求真理、超越尘世的境界。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回归自然便能寻见真理,不是虚幻的传说化为羽翼飞翔。大道无需被琐事所束缚,只有精心修炼才能忘却烦忧。安然融入龙宫之中,变化无常却隐藏着威严。豁达的世界与宇宙奇妙的法则,自由自在地协调着铅与汞的相互关系。

诗意:
《缘识》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超越尘世的愿望。诗人认为,通过回归自然,人们可以找到真理的归宿。他警示人们不要被琐碎的事物所困扰,而是要专心修炼,忘却俗念。只有达到豁达的境界,才能与宇宙的奇妙法则相融合,体验到自由与和谐。

赏析:
《缘识》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种追求真理的境界。诗人通过对自然和宇宙的描写,表达了对超越尘世的渴望和追求。诗中的“回归自然”意味着回归本源,寻找内心的平静和真理。诗人强调了修炼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精心修炼,才能忘却世俗的杂念,达到豁达的境界。

诗词中的龙宫和虎鼎象征着神秘和威严,它们是超越尘世的象征。诗人将豁达的境界与宇宙的神奇法则联系在一起,暗示了宇宙中的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人们应该与宇宙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超越尘世、追求真理的向往和探索。通过简练而深邃的语言,诗人描绘了一幅宇宙与人类心灵相互交融的画卷,呼唤人们回归本源,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 《乌石山》

    客子家山亦此峰,可堪投宿听疏钟。旋沽村酒开霜柿,欲访禅扉隔暮松。乡信写成无便寄,寒衣著绽倩人缝。远来只为营瓜圃,不是贪渠万户封。

  • 《夜叹》

    不寐中宵发叹歌,无闻见恶竟如何。堪嗟岁月蹉跎久,却悔尘寰错误多。事业分明卑管晏,源流直上接丘轲。衰颜皓发雄心在,蓄艾从今起宿疴。

  • 《悼吴校勘》

    去国亲朋风雨散,惟君从步至徐州。时清相有客云意,力薄吾无荐祢恩。远遁犹疑在空谷,大招安肯入修门。忽闻社友传新讣,枯目滂然有泪痕。

  • 《游石门用前韵促陈丞》

    昨夜浓阴泼墨来,比邻折简小奚催。印窗寒月晓前白,寻壑春舆天际回。盏面绿浮新展叶,杖头黄碍半肥梅。知君自扫松间径,古锦何妨此地开。

  • 《槐》

    忆我初来时,草木向衰歇。高槐虽经秋,晚蝉犹抱叶。淹留未云几,离离见疏荚。栖鸦寒不去,哀叫饱啄雪。破巢带空枝,疏影挂残月。岂无两翅羽,伴我此愁绝。

  • 《和赵忠州园亭落成宴客三首·自为堂》

    双旌未逐诏书还,放适何妨且谢安。地拔鹅峰长突兀,天教老子得蹒跚。病瘳不必维摩问,客醉谁知太守叹。更乞为时推此意,要令宵旰九重宽。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