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道前贤,礼乐为先。
纵横逸豫,言发自然。
多知博物,文德心悬。
孰能若此,宇宙推迁。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缘识》是宋太宗创作的一首诗词,它以表达对前贤的敬仰为主题,强调礼乐的重要性。诗词通过描绘自然的景物和表达对道德品质的追求,展示了作者的博学多才和高尚的品德。
译文:
缘识
悟道前贤,礼乐为先。
自由自在,言辞流畅。
广博知识,文德内心。
有谁能像他,洞悉宇宙的变迁。
诗意:
《缘识》这首诗词主要是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先贤的敬仰和追随,认为在追求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的过程中,礼乐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言辞的流畅和自然的表达,诗中展示了作者的自由豁达和博学多才。他拥有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能够洞察世间万物的变迁。
赏析:
《缘识》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前贤的崇敬之情。诗中的"悟道前贤,礼乐为先"表明作者将礼乐视为追求道德的重要途径,而礼乐的价值也在于它能够培养人们的品德和修养。诗词通过形容自由自在、言辞流畅,突出了作者在文辞表达方面的才华。此外,诗中也暗示了作者广博的知识和内心的善良,认为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够洞悉宇宙的变迁。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的思想和追求,既表达了对前贤的敬仰与推崇,又彰显了自身的博学和高尚品德。
古汴文章伯,来为我郡侯。一心天不夜,千里用长秋。政压龚黄辈,诗侪李杜俦。雷门持布鼓,肯瞩电光不。
岭南为郡带名曹,万里江山兴咏饶。皇宋声诗归雅正,有唐门地本逍遥。雪霜思苦虽侵鬓,金紫恩深已佩腰。旧草满囊胜薏苡,几联乘醉写芭蕉。进来圣主回天眷,抄逐蛮僧过海潮。何事曹南得披览,韶程风什似闻韶。
屈指江山好,南中古晋康。龙潜开王气,燕寝贮清香。恩数优新守,君王奉太皇。政成归奏最,小陆亦为郎。
凤于飞,差差粹羽今逢时。桐花正美矞雪乱,家庭玉树须来仪。
公道欣从禁路开,世家今有伟人来。共推掌学文清手,突过谈兵杜牧才。老眼知人明月竟,时情荐士冷稭灰。诗章活法从公了,要使诸方听若雷。
春梦无凭犹懒起。银烛尽、画帘低垂。小庭杨柳黄金翠,桃脸两三枝。妆阁慵梳洗。闷无绪、玉箫抛掷。絮飘纷纷人疏远,空对日迟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