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殿金扉百道光,回旋隐密对朝阳。
世人不悟幽深理,却说浮生事久长。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缘识》是宋代皇帝宋太宗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壮丽的景象:玉殿金扉散发百道光芒,回旋隐匿在朝阳之中。这个景色清幽而神秘,给人一种深刻的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可以是:
玉殿的金门闪耀着百道光芒,
在朝阳的照射下回旋隐匿。
世人无法领悟其中深奥的道理,
却长谈世间的浮生事。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哲理:尽管世人沉迷于繁杂的浮世事务中,却很少有人能够领悟到深刻的道理和真谛。玉殿金扉的光芒和回旋的景象象征了智慧和真理,而朝阳的照射则代表了世俗的光芒和表面的现实。诗人通过这个景象,暗示人们应该超越表面的现象,去探索深层次的真理和意义。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它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人生的迷茫和深邃。玉殿金扉和回旋的形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感觉,强调了深层次的智慧和超越世俗的重要性。诗词中的对比,如玉殿与朝阳、幽深理与浮生事,使得诗意更加突出。这首诗词呼唤人们要追求更高的境界,超越世俗的局限,去寻找真理和内在的意义。
南荣晚闻道,未肯化庚桑。陶顽铸强犷,枉费尘与糠。越子古成之,韩生教休粮。参同得灵钥,九锁启伯阳。鹅城见诸孙,贫苦我为伤。空余焦先室,不传元化方。遗像似李白,一奠临江觞。
向来从宦郑公乡,每遇清游坐有光。江上凭栏天一色,湖边舣棹木千章。眼前景物俱堪赋,心著家山独未忘。归到小西湖更好,观鱼何必远如棠。
国有非常宠,家承异姓勋。背恩惭皎日,不义若浮云。但使忠贞在,甘从玉石焚。窜身如有地,梦寐见明君。
鸠性爱雨花爱晴,同倚东风不同情。春光三月浓于酒,双鸠醉寐不复鸣。双鸠不鸣花相语,无令鸠醒叫天雨。
高堂别馆连湘渚,长向春光开万户。荆王去去不复来,宫中美人自歌舞。
晴天杨柳丝千绪,淡月梨花玉一庭。又是东风去时节,数声啼鸟不堪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