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园蔬》

园蔬小摘嫩还抽,畦稻新舂滑欲流。
枕簟不移随处有,饱餐甘寝更无求。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园蔬》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园蔬小摘嫩还抽,
畦稻新舂滑欲流。
枕簟不移随处有,
饱餐甘寝更无求。

中文译文:
园中蔬菜小心摘取,嫩绿的样子还在成长,
稻田的谷粒刚刚舂磨,细腻得如同流动。
枕头和床褥不迁移,随处都有舒适的安眠,
享受饱餐,满足的睡眠,再无其他的追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的作品,以描绘园中蔬菜和农田的景象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丰富的自然图景和宁静的生活场景。

首句描述园中蔬菜小心地采摘,嫩绿的样子还在成长。这一句传达了园艺的细致与耐心,同时也暗示着生活的希望与活力。

第二句描绘了农田中新鲜的稻谷被磨成细腻的米粒,如同流动一般顺滑。这句表达了农田的丰收和生机盎然的景象,也暗示了丰饶和富足的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舒适的生活状态。枕头和床褥不移动,说明诗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得到舒适的睡眠。这句传递了宁静与安逸的氛围。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满足和无欲的心态。他享受饱餐和甜美的睡眠,不再有其他的追求。这种心境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满足现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状态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宁静、满足和平和的情感。诗人以简洁而细腻的语言,展示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引导人们珍惜平凡中的美好,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 《咏丫头岩》

    我尝采石山头见蛾眉,且看浓妆淡抹两湖宜。何物老妪生此儿,又睹双髻尤为奇。五丁刻画盘古时,黛绿常假山灵施。春风阅尽不肯笄,素螺头立鬓不丝。梳云沐雨容为谁,相逢婉变是似之。古今知几经品题,我困暑役何能诗。祗疑前川月鉴故半亏,嫦娥妒吝耶焉知非。

  • 《乞祠久未报》

    圣朝未许领丛祠,拥褐清羸不自支。邓禹有灵应笑拙,周公无梦固知衰。得闲要及身安日,到死应无睡足时。七百日来尘满抱,今朝湔祓有新诗。

  • 《霁雪亭》

    千树玉成林,远香清可寻。几疑安道在,直得老逋吟。迥与春风异,唯宜昼日阴。尘中无此景,羡尔弃华簪。

  • 《挽歌词三首》

    萧萧墓后千竿竹,郁郁坟前一树松。此处不须兄弟哭,自然相对起悲风。

  • 《木芙蓉》

    本自江湖远,常开霜露馀。争春候秾李,得水异红蕖。孤秀曾无偶,当门幸不锄。谁能政摇落,繁彩照阶除。

  • 《春题》

    江云漠漠水悠悠,望断春风燕子楼。书寄碧云千里雁,镜分明月半奁秋。来时杨柳阴连阳,归路菽花雪满州。遥想琐窗挑锦字,咏珠如粉冷银铭。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