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圜悟和尚赞三首》

道大德备之词,先师之真。
此处无金二两,俗人酤酒三升。
超佛越祖之谈,赞师之禅。
削圆方竹杖,鞔却此茸毡。
无可谕,无可说,正是守著击驴橛。
那堪更言七坐道场三奉诏旨,大似郑州出曹门,且喜没交涉。
降此之外,毕竟如何。
江南两浙,春寒秋热。
寄语诸方,不要饶舌。

作者介绍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爲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復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謚普觉。爲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衆等的偈颂编爲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爲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爲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爲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爲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作品评述

《圜悟和尚赞三首》是宋代释宗杲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道德高尚为主题,表达了对先师的真正赞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道德伟大,德行完备,这是一首赞美先师真实的词。此刻,没有金钱二两,平凡人们却醉心于三升酒。超越佛教与祖先的言论,颂扬师傅的禅宗。削去圆形的方竹杖,卸下绒毡的鞔套。没有可言说的,没有可述说的,正是守护着打击驴橛的真谛。何必再提七坐道场三次奉诏的旨意,就像郑州出曹门一样,更喜欢没有交涉。在这之外,毕竟怎样呢?江南两浙,春天寒冷,秋天炎热。寄语各地,不要多嘴。

诗意:
这首诗词以道德和精神境界为核心,表达了对先师的真实赞颂和对俗世喧嚣的冷峻嘲讽。诗中通过对金钱、酒宴和虚浮言谈的批判,彰显了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和清净的禅宗信仰。诗人呼吁人们超越物质欲望和浮华,追求内心的真正宁静与智慧。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首先,诗人以“道大德备之词,先师之真”作为开篇,表明了诗词的主题和写作意图。接着,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道德高尚与俗世浮华进行对立,通过“无金二两”和“俗人酤酒三升”,表现了真正的道德价值和平凡世俗的对立。随后,通过“超佛越祖之谈,赞师之禅”,诗人展现了对禅宗的推崇和对传统言论的超越。最后,诗人通过“削圆方竹杖,鞔却此茸毡”和“正是守著击驴橛”,表达了守护真理和追求内心宁静的决心。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犀利的批判,传递了对道德高尚和禅宗理念的推崇,呼唤人们追求真正的内心平静与智慧。

  • 《金陵杂兴二百首》

    紫云回薄隐新愁,早起钟声也是不。遍地葱花两三亩,至今人道景阳楼。

  • 《七夕》

    岁岁今宵乞巧楼,疏星如弈月如钩。莫将寒信侵房屋,肯把閒情问女牛。儿笑无书空曬腹,妇言有酒可浇愁。鹊慵竟失河桥约,尽日喳喳古树头。

  • 《以庐山三叠泉宁张宗瑞》

    九叠峰头一道泉,分明来处与云连。几人竞赏飞流胜,今日方知至味全。鸿渐但尝唐代水,涪翁不到绍熙年。从兹康谷宜居二,试问真岩老咏仙。

  • 《运司园亭·雪峰楼》

    西山最高峰,积雪连四季。登楼试寓目,入国有故地。烽候虽久息,武经思豫备。文饶昔筹边,公意今无愧。

  • 《偈颂七十八首》

    浪爪拏舟雪溅空,十年胸际著慈风。如今堂上时相见,分付饮茶谈笑中。

  • 《新秋》

    蝉声昨日催秋至,渐觉单衣卷凉吹。闲吟最爱夕阳天,水转澄鲜山转媚。几处桐阴清露垂,萧然物候翻相宜。不知宋玉何为者,畏见西风摇落时?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