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元夕放夜》

绣衣玉节驻江城,放得元宵两夜晴。
陸地金莲方滟滟,一天明月故盈盈。
逻兵酣卧忘钟韵,游子欢呼趁鼓声。
儿女看灯归较晚,老夫自剔读书檠。

作者介绍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元夕放夜》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绣衣玉节驻江城,放得元宵两夜晴。
在这元夜美丽的夜晚,穿着华丽的衣袍,手持玉节,停留在江城。
放起元宵灯笼,持续两个晴朗的夜晚。

陸地金莲方滟滟,一天明月故盈盈。
陆地上的金莲花朵盛开繁茂,明亮的月亮依然圆满。

逻兵酣卧忘钟韵,游子欢呼趁鼓声。
巡逻的士兵陶醉地躺下,忘却了钟声的节拍,而旅游的游子们则趁着鼓声欢呼。

儿女看灯归较晚,老夫自剔读书檠。
孩子们迟迟才回家观看灯笼,而老夫则自己点燃烛光,专心阅读书籍。

诗词《元夕放夜》通过描绘元夜的景象,展现了节日的欢乐和人们的欢庆心情。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人们身着绣衣,手持玉节,放置元宵灯笼,享受着美好的时刻。陆地上的金莲花开得繁盛,明月依然圆满,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士兵们放松了警惕,沉醉在夜晚的宁静中,而游子们则在鼓声中欢呼庆祝。孩子们观灯归来较晚,老人则自己点燃烛光,专心阅读书籍,展示了年轻与智慧的对比。

这首诗词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描绘了元夜的场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不同年龄段人们在节日中的欢庆方式和心情。整首诗词以明快流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元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让读者感受到了节日的喜悦和人们的快乐。

  • 《句》

    若更花解语,却解使人愁。

  • 《九月十日龙兴寺饮饯蹇磻翁赴梁门酒半题名南》

    昨日曾来把酒卮,隔宵已过菊花期。回头一笑成陈迹,不独秋香有盛衰。

  • 《和瞻甫韵》

    住在壶中小有天,故山猿鹤作忘年。云归每失碁盘石,人去不生凡灶烟。肯信玉华空有洞,自贫黄粟便无仙。我来立尽斜阳暮,犹撚吟髭风月边。

  • 《式微》

    暮云朝翼与心飞,白首何堪客子衣。潮去潮来无远迩,江南江北有从违。庙堂慎用太平策,畎亩先知祸乱机。一唱式微肠九断,微乎微乎我同归。

  • 《和宋宪乙丑元夕韵》

    三神山中隔凡尘,箫鼓喧阗午夜声。十里绮罗开翠幕,一天星斗不层城。也知故国风光丽,尤喜新元谷价平。衰朽尚容陪二妙,不妨欹侧到天明。

  • 《司徒侍中宣献公挽词二首》

    斯文推旧德,忧国变华颠。夙夜劳三事,东西止百年。温辞联册秘,良史大都传。他日贤臣垅,心知望圃田。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