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衣玉节驻江城,放得元宵两夜晴。
陸地金莲方滟滟,一天明月故盈盈。
逻兵酣卧忘钟韵,游子欢呼趁鼓声。
儿女看灯归较晚,老夫自剔读书檠。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元夕放夜》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绣衣玉节驻江城,放得元宵两夜晴。
在这元夜美丽的夜晚,穿着华丽的衣袍,手持玉节,停留在江城。
放起元宵灯笼,持续两个晴朗的夜晚。
陸地金莲方滟滟,一天明月故盈盈。
陆地上的金莲花朵盛开繁茂,明亮的月亮依然圆满。
逻兵酣卧忘钟韵,游子欢呼趁鼓声。
巡逻的士兵陶醉地躺下,忘却了钟声的节拍,而旅游的游子们则趁着鼓声欢呼。
儿女看灯归较晚,老夫自剔读书檠。
孩子们迟迟才回家观看灯笼,而老夫则自己点燃烛光,专心阅读书籍。
诗词《元夕放夜》通过描绘元夜的景象,展现了节日的欢乐和人们的欢庆心情。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人们身着绣衣,手持玉节,放置元宵灯笼,享受着美好的时刻。陆地上的金莲花开得繁盛,明月依然圆满,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士兵们放松了警惕,沉醉在夜晚的宁静中,而游子们则在鼓声中欢呼庆祝。孩子们观灯归来较晚,老人则自己点燃烛光,专心阅读书籍,展示了年轻与智慧的对比。
这首诗词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描绘了元夜的场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不同年龄段人们在节日中的欢庆方式和心情。整首诗词以明快流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元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让读者感受到了节日的喜悦和人们的快乐。
老大成名仍足病,纵听丝竹也无欢。高情太守容闲坐,借与青山尽日看。
立春犹二日,涨雨一何深。秀足明吟眼,危如撼旅心。仆愁前店闭,马怯小桥临。不见兵氛起,溪西好竹林。
昨夜轻雷起风雨,芍药红牙竹栏土。南庭梅花如杏花,东家残朱涂颊酺。萼为裳衣蕊为组,枝为高居干为户。蛱蝶未生蜂未来,赤身掩敛无金缕。终然有子当助傅说羹,落亦不学飞燕皇后回风舞。此意又笑麻姑与王母,勾引何人擗麟脯,是非方朔谩汉武,只知此桃不知语。树不著口数,而今
日上牛头度岁辰。黄钟吹_煦乾坤。弦歌堂上三称寿,风月亭前又见君。人似旧,景长新。明朝六桂侍双椿。蛮邦父老惊曾见,得似君家别有春。
君实不饮酒,庭下多栽菊。不知黄花开,奈此杯中绿。凌晨烟露糍,后日风霜促。欲表君苦心,宜种子猷竹。
真精二者合而凝,形气中涵太极真。道即是身身即道,从来道外本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