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又元日,村祠一哄人。
溪山浑是雨,镫火若为春。
忍见饥成鬼,痴将饱望神。
谁知生意处,官好自忧民。
诗词:《元夕风雨》
作者:陈著
朝代:宋代
诗意:
《元夕风雨》这首诗表达了在元宵佳节的时刻,作者对于民众的关切和对官吏的期望。诗中描绘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元宵夜晚,村庄的祠堂里人们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山间溪水被大雨淋湿,仿佛春天的景象。然而,诗人却忍不住看到了饥饿成为鬼魂的景象,同时也感叹官吏们只顾自己的利益,对民生却漠不关心。
赏析:
《元夕风雨》通过描绘元宵节的景象,以及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的关切之情。诗中使用了雨、火、鬼、神等意象,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首先,诗人以元宵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村庄的祠堂里人们的喧闹场景,展示了人们欢庆节日的热闹和繁忙。这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元宵节的氛围,给人以热闹喜庆的感觉。
接着,诗人运用自然景象来表达社会现象。他用大雨淋湿的溪山来比喻春天的景象,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在这美好的背后,诗人又揭示了社会的阴暗面。他用“饥成鬼”这一形象,暗示了贫困和饥饿带来的痛苦,以及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和不平等。同时,诗人以“官好自忧民”来批评官吏们只顾自己的私利,对于人民的疾苦却漠不关心。这一批评意味深长,呼唤着社会的公平正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元宵节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诗人以自然景象为隐喻,表达了他对于社会不公和官吏失职的愤慨。这首诗既描绘了热闹喜庆的元宵节,又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给人以深思和警醒。
闻道筑堂名遂初,规模浑是退居图。藏书自有三万轴,种橘何多二百株。我似杜陵宁老蜀,君如张翰已归吴。诗成把酒遥相属,门外北风方怒呼。
楼上澹山横,楼前沟水清。怜山又怜水,两处总牵情。
屋名尽挂陶家牓,人物应惭菊畔身。解作文章肯归去,不应陶后说无人。
吾家全盛时,冠盖霭云屯。上车入华省,下车趋里门。宗族百余人,圭璋叠璵璠。胡尘暗河洛,分散各南奔。豫章老风霜,宁有枝叶繁。识者犹爱重,和为千岁根。闻汝居沈黎,乡党颇见尊。尚蒙五世泽,勿鄙三家村。当令化箕子,所在诵文元。念汝今远来,白首共盘飧。会合良亦难,乱离
晓漏启严城,宫臣缟素行。灵仪先卤簿,新谥在铭旌。云晦郊原色,风连霰雪声。凄凉望苑路,春草即应生。寒日青宫闭,玄堂渭水滨。华夷笺乍绝,凶吉礼空新。薤露歌连哭,泉扉夜作晨。吹笙今一去,千古在逡巡。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