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灯火出游敖,斗巧争妍照彩鳌。
官府只知行乐好,谁知点点是民膏。
王迈(《永乐大典》引作王君实)(一一八四~一二四八),字实之,一作贯之,号臞轩,仙游(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潭州观察推官,改浙西安抚司干官。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考试官,因显擿详定官不公被黜。调南外睦宗院教授,时真德秀知福州,力爲之助。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试馆职,次年,爲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九),轮对直言,忤旨,出通判漳州。又因应诏言事,削秩免官。久之,復通判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通判吉州,迁知邵武军。八年卒,年六十五(《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二《臞轩王少卿墓志铭》)。有《臞轩集》二十卷(《续文献通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辑爲十六卷,其中诗五卷。《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王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元宵灯》是宋代作家王迈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元宵节时灯火辉煌的景象,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社会寓意和民众的辛勤付出。
译文:
元宵灯火出游敖,
斗巧争妍照彩鳌。
官府只知行乐好,
谁知点点是民膏。
诗意和赏析:
《元宵灯》通过描绘元宵节时灯火辉煌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节日欢乐和人们的热情的赞美。"元宵灯"指的是元宵节时挂在街头巷尾的各种彩灯。诗中的"游敖"描述了灯火的喜庆和繁盛,"斗巧争妍"则表达了人们制作彩灯时的巧思和精巧之处,"彩鳌"象征着瑞气祥瑞。
然而,诗的后两句则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呈现了社会的阶层和民众的辛劳。"官府只知行乐好"指的是官吏们只看到节日的欢乐一面,而未能关注到民众的艰辛。"点点是民膏"则寓意着民众为制作这些灯火所付出的努力和辛勤。诗中的"点点"既指点亮的灯火,也可理解为一点一滴的民众劳动和汗水。通过这种隐喻手法,诗词传达了作者对庶民的关注和对社会公平的呼吁。
这首诗词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既展示了节日的欢乐场景,又在细节中折射出社会现实和民众的辛劳。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人民劳动的思考,具有思想性和感染力,体现了王迈作品的特点。
长忆西风翠袖单,暮檐修玉倚初寒。一回得嫁平生足,更用花枝插白着。
何物堪为寿,南华有大椿。根株天地远,枝叶岁时新。十倍大彭国,百分清渭滨。周星八千度,才是一番春。
天宝年中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满怀墨诏求嫔御,走上高楼半酣醉。醉酣直入卿士家,闺闱不得偷回避,良人顾妾心死别,小女呼爷血垂泪。十中有一得更衣,永配深宫作宫婢。御马南奔胡马蹙,宫女三千合宫弃。宫门一闭不复开,上阳花草青苔地。月夜闲闻洛水声,秋池暗度风荷气。
彩结轻车五马随。倾城争出看花枝。笙歌十里岩前去,灯火千门月下归。莲炬引,老莱衣。蛾眉无数卷帘窥。谁知万里逢灯夕,却胜寻常三五时。
寺在高山顶,天寒偶一登。孤僧营粥饭,诸佛阙香灯。潮落洲分派,林疏塔见层。危栏宜老眼,欲去几回凭。
蓍草晨占大易爻,松肪夜借隐书抄。饥时每就猿分果,宿处时从鹤寄巢。旋卖荆薪持取醉,偶逢野叟即论交。颓然坐阅人间事,耐辱禁愁却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