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雨光风总是吟,忧欢元不系晴阴。
醍醐未用逾玄酒,中节何须论浅深。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愿月得雨兼旬秋旸人望已切再和前韵》是宋代诗人陈普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愿月得雨兼旬秋旸,人望已切再和前韵。
时雨光风总是吟,忧欢元不系晴阴。
醍醐未用逾玄酒,中节何须论浅深。
中文译文:
希望月亮得到雨水,同时也是秋天的明亮时光,人们的期望已经十分迫切,再次与之前的韵律相和谐。
时光像雨一样飘洒,风总是吟唱着,忧愁和欢乐本不受天气的限制。
珍贵的酒还未开封,超越世俗的世界,无需过多地论述节令的深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期望和渴望,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思。首句表达了对月亮得到雨水的盼望,同时暗示着人们对于事情能顺利发展的愿望。"旸"字表示秋天的明亮时光,给人一种明朗、积极的感觉。第二句则表现了时光的流转和变幻,时雨和光风是诗人对自然界的描绘,同时也暗示了人生中的忧愁和欢乐都是无法预测和控制的。无论晴天还是阴天,忧愁和欢乐都不会因此而改变。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超越世俗的追求。"醍醐未用逾玄酒"表示诗人还没有品尝过珍贵的美酒,但同时也暗示了对于精神的追求与享受。"中节何须论浅深"则表达了诗人认为人生不应过于执着于节令的深浅,而是应该超越表面的虚妄,寻求内心的真实和深远。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雨水、月亮、风和酒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于人生和人情的思考和感悟。诗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相得益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思考。整体上给人一种积极、明朗的感觉,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人性和人生境遇的深层思考。
画君年少时,如今君已老。今时新识人,知君旧时好。
昔对延英日,诸公叹弗如。敢言天下事,不负案头书。此去朝双阙,悬知有异除。荣途方著脚,未用曳长裾。
精舍长干绕,清池曲路通。双桥云影上,疏雨梵声中。晚岫沉孤翠,秋英吐艳红。嘉辰聊一醉,世路漫西东。
小砚寒生冻,孤灯翳复明。衰翁守微火,稚子隔重城。日落林无影,舟行水有声。诗家忌草草,得句未须成。
夜静烽清月朗天,时时霜鹤唳芝田。筑台正与仙人约,少驻人间五百年。
灵踪遗几载,卓锡在高岑。妙法归何地,清泉流至今。苔花生细细,云叶映沈沈。桂魄皎清夜,分明六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