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石攀云日半斜,乱山深处饱烟霞。
香林月满僧归去,啼落春风几树花。
陈允平,字衡仲,又字君衡,号西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试上舍不遇,遂放情山水,往来吴淞淮泗间。恭宗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宋元学案》卷二五《参议陈西麓允平先生》)。宋亡,以人才徵至元大都。不受官,放还。事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一五《西麓诗稿》卷首、《宋诗略》卷一五。 陈允平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西麓诗稿》爲底本,校以《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猿》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允平。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猿猴挂在峭壁上攀爬,太阳已经向西斜。深山中的景色被烟霞所充盈。月亮照耀着香林,僧人归去。在春风中,猿猴啼叫,几树花儿落下。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景色,以及一只猿猴的形象。诗人通过描写猿猴攀爬在陡峭的山峰上,描绘了猿猴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太阳已经向西斜,意味着时光的流逝,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深山中的景色被烟霞所充盈,给人以朦胧、神秘的感觉。诗中提到的香林和月亮,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氛围。最后,诗人描绘了春风中的猿猴啼叫和花儿的飘落,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命的轮回。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动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的猿猴形象可被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它们在山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烟霞和月亮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虚幻、超脱尘世的意境,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而春风中的啼叫和花儿的飘落,则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变迁,让人对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有所思考。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水自然与生命的美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通过与自然的共鸣,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凡俗、追求自由和平静的情怀。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恢弘与宁静,同时也引发对生命、时光和存在的思考。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怀仙津步翳,凡圣隔两尘。长统植园果,老幼分甘珍。
削成双峰玉骨清。
圣日祥风起,韶晖助发生。蒙蒙遥野色,袅袅细条轻。荏弱看渐动,怡和吹不鸣。枝含馀露湿,林霁晓烟平。缥缈春光媚,悠扬景气晴。康哉帝尧代,寰宇共澄清。
檐牙隐隐出层霄,飞阁联楹满翠涛。花夹御城红雾重,春移仙仗彩云高。天家日月无私照,圣主山河不动摇。正是太平文物盛,玉笙金管进蒲萄。
苦雾收残文豹别,怒涛惊起老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