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月明复翳》

大镜为谁圆,非昭莫破昏。
澡身翻渤澥,耀德掠崑崙。
有狗疑相食,何虫欲见吞。
光明法眼藏,点涴不成痕。

作者介绍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月明复翳》是宋代诗人曾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月亮明亮又昏暗,它的圆形是为了谁而存在,却无法照亮黑暗。水波翻滚着渤澥之间,光芒耀眼地掠过崑崙之巅。有只狗似乎想要互相啃食,有什么虫子想要出现并吞噬一切。明亮的法眼隐藏其中,但是点点皱纹却无法成为痕迹。

诗意:
这首诗词以月亮的明亮和昏暗为主题,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人世间光明和黑暗的思考。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对于虚幻和真实的矛盾感,以及人们追寻光明和真相的渴望。

赏析:
《月明复翳》通过对月亮的隐喻,探讨了光明和黑暗、真实和虚幻之间的对立与平衡。诗中的月亮明亮又昏暗,象征着人生中的喜悦和忧伤、真实和迷惑。月亮的圆形无法完全照亮黑暗,暗示了人们在追求真相和光明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到迷茫和困惑。

诗中的水波翻滚、光芒耀眼,描绘了一种动态的场景,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而有狗相食、虫欲吞噬的形象,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欲望的存在,以及黑暗势力对光明的威胁。

最后两句“光明法眼藏,点涴不成痕”,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疑问。光明法眼象征着洞察真相的能力,然而,即使有法眼的启示,人们的生活中仍然存在着点点皱纹,表示事物的复杂性和不完美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月亮和光明的描绘,探讨了现实世界中的光明与黑暗、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对于光明和真相的追求。它通过抽象的意象和隐喻,唤起读者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展示了宋代诗人曾丰深邃的思想和感悟。

  • 《华清宫》

    柳暗春风远,花飞香梦残。夜深明月度,寂寞玉雕兰。

  • 《送头陀上人赴庐山寺》

    僧家无住著,早晚出东林。得道非真相,头陀是苦心。持斋山果熟,倚锡野云深。溪寺谁相待,香花与梵音。

  • 《清明泛舟》

    风雨连朝忽转晴,天还着意作清明。簿书共了公家事,尊酒聊酬我辈情。花却馀寒红尚瘦,柳融初日黛犹轻。一年春事才如许,又作明朝祓禊行。

  • 《答叔子花下见怀之什》

    兔毫钝退才都尽,马齿加行鬓已苍。端赖故人相慰藉,不增不减是疏狂。

  • 《已亥杂诗 232》

    诗谶吾生信有之,预怜夜雨闭门时。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 《惜黄花(重阳)》

    秋光将老。黄花开早。露浥清晓,金钱万叠犹小。簪遍碧云鬟,压倒乌纱帽。更把来、玉觞同酹。过□添炉鼎,朱颜愈少。壮道骨,长仙风,养成灵宝。今日去登高,谩说龙山好。悄不如、自家蓬岛。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