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船干柂截江长,杀气氛昏日气黄。
江畔诗翁泚椽笔,射蛟无复羡櫼阳。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阅水教次前韵》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戈船干柂截江长,
杀气氛昏日气黄。
江畔诗翁泚椽笔,
射蛟无复羡櫼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的景象,通过江上的战船、浓郁的杀气和昏黄的天色,表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安。与此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诗人杨万里的羡慕和敬仰。
赏析:
这首诗以写实手法描绘了战争的景象,戈船、杀气和昏黄的天色相互映衬,给人一种压抑和紧张的感觉。通过这种象征性的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
然而,在这个充满杀气的背景下,诗人又将目光投向了江畔的诗人杨万里,他被描绘为一个虽然在战乱中仍能专心写诗的人。诗人用“泚椽笔”来形容杨万里,泚椽意味着杨万里高贵的身份和文人的品位,而杨万里的笔墨则象征着他的才华和创造力。
诗的最后两句“射蛟无复羡櫼阳”,表达了诗人对杨万里的羡慕之情。诗中的“射蛟”意指杨万里的诗作,而“羡櫼阳”则指杨万里的故乡。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杨万里才华出众、作品卓越的钦佩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战争景象和杨万里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战乱时期人才的敬仰和对和平与艺术的向往。这首诗在形式上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既表达了时代的苦难和无奈,又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一别一公后,相思时一吁。眼中疮校未,般若偈持无。
高原硗确石径微,篱巷明灭余残晖。旧裾飘风采桑去,白袷卷水秧稻归。深葭绕涧牛散卧,积麦满场鸡乱飞。前溪后谷暝烟起,稚子各出关柴扉。
青门走马趁心期,惆怅归来已校迟。应过唐昌玉蕊后,犹当崇敬牡丹时。暂游还忆崔先辈,欲醉先邀李拾遗。尚残半月芸香俸,不作归粮作酒赀。
错错在禅庭,高宜与竹名。健添秋雨响,乾助夜风清。雀静知枯折,僧闲见笋生。对吟殊洒落,负气甚孤贞。密谢编栏固,齐由灌溉平。松姿真可敌,柳态薄难并。映带兼苔石,参差近画楹。雪霜消后色,虫鸟默时声。远忆沧洲岸,寒连暮角城。幽根狂乱迸,劲叶动相撑。避暑须临坐,逃眠
曾称野鹤比群公,忽作长松向府中。骢马不骑人不识,泠然三尺别生风。
羁枕不成寐,羸骖晓出城。驿门深闭草,苑树密藏莺。老病安闲散,疏慵负圣明。津亭凝望久,惟是待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