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望山头自夕阳,伤心谁复赋凄凉。
今人不见亡吴事,故墓犹传霸越乡。
雨打乱花迷复道,鸟翻黄叶下宫墙。
登临莫向高台望,烟树中原正渺茫。
柴望(一二一二~一二八○),字仲山,号秋堂,又号归田,江山(今属浙江)人。理宗嘉熙间爲太学上舍生。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元旦日食,诏求直言,上《丙丁龟鑑》,忤时相意,诏下临安狱,临安尹赵与{?/?/心}疏救得免,放归。端宗景炎二年(一二七七)授迪功郎,史馆国史编校。宋亡,与弟随亨、元亨、元彪遯迹江湖,称柴氏四隠。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卒,年六十九。有《道州台衣集》、《咏史诗》、《西凉鼓吹》等,已佚。后人辑爲《秋堂集》二卷,收入《柴氏四隠集》。事见《柴氏四隠集》附录里人苏幼安所撰墓志及清同治《江山县志》卷一一。 柴望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柴氏四隠集》爲底本,校以《四库全书·秋堂集》(简称秋堂集)。编爲一卷。
《越王勾践墓》是柴望所作,描绘了越王勾践墓的景象。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秦望山头自夕阳,
伤心谁复赋凄凉。
今人不见亡吴事,
故墓犹传霸越乡。
雨打乱花迷复道,
鸟翻黄叶下宫墙。
登临莫向高台望,
烟树中原正渺茫。
诗词中的"秦望山头自夕阳"表明诗人站在山顶,远眺夕阳下的秦望山。这里的"秦望"指的是秦国的烽火台,夕阳透过山头的景象给人一种忧伤之感。
"伤心谁复赋凄凉"表达了诗人的伤感之情,他思念着过去的事物,而这种伤感是无法言说的。
"今人不见亡吴事,故墓犹传霸越乡"这句诗意味深长。诗人感叹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吴越之争的历史,而越王勾践的墓穴仍然传承着霸越乡土的荣光。
"雨打乱花迷复道,鸟翻黄叶下宫墙"这两句诗描绘了墓地的凄凉景象。雨淋打乱了花朵,使道路模糊不清,鸟儿惊扰黄叶飘落在宫墙下,景色暗淡无光。
"登临莫向高台望,烟树中原正渺茫"这句诗词告诫人们不要登上高台远望,因为眺望的远方已经被烟雾和树木遮挡,看不清楚中原地区的景象,形势模糊不明。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越王勾践墓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落。诗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而忧伤的境界,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反思。
夷陵火焰灭,长平生气低。将军临老病,赐剑咸阳西。
岩间无结构,谷处极幽寻。叶落秋巢迥,云生石路深。早梅香野径,清漳响邱琴。独有栖迟客,留连芳杜心。
蹙绣圈金,盘囊密约,未赴意先警。欲罢还休,临行又怯,倚定画栏痴等。帘风渐冷。先自虑、春宵不永。更那堪、斗转星移,尚在有无之境。绿云满压蝤蛴领。渐愧也、满怀香拥。此际有谁知证。但楼前明月,窗间花影。
石如麒麟岩作室,秋苔漫坛净于漆。袈裟盖头心在无,黄猿白猿啼日日。
我来一载强,再觌凤山面。时当秋末垂,群木尚葱倩。卓彼鸾停姿,清流洁于练。照影眩其仪,世治乃一见。伊予独何人,娄获遇奇盼。去年旱少收,田里多流转。今年虽得稔,旧恙复枝蔓。圣主肩有虞,斯瑞遂可援。却笑闽越氏,虽美谁与传。山势较奇崛,泉源费洿羡。坚松峻壁挂,暗溜
相去十五里,不来几半年。知君农事段,疏我话诗篇。置石桐阴涧,开门海口天。老人愁此别,把酒菊丛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