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行人,竹间茅屋,下临深窈。
春风袅袅,翠鬟窥树犹小。
遥迎近倚,归还顾、分付横枝未了。
扁舟却去,中流回首,惊散飞鸟。
重踏新亭屐齿,耿山抱孤城,月来华表。
鸡声人语,隔江相半歌笑。
壮游历历,同高李、未拟诗成草草。
长桥外,有醒人吹笛,并在霜晓。
彭元逊,生卒年不详,字巽吾,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参加解试。与刘辰翁有唱和,宋亡不仕。存词20首。宋词三百首多有收录。
中文译文:
月光下的笛声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夜晚,江边上一位行人停留在竹林中的茅屋前,俯瞰着深河。春风轻轻吹拂,一位美丽的女子偷窥着树木,她的青丝在风中随着摇曳。行人遥迎并凑近,归还顾盼,将一些吩咐挂在树枝上。然后,他乘坐小船离去,在中流回首时,惊散了一群飞鸟。他重踏新亭,鞋子上露出了牙齿的印记,他怀抱着孤傲的心情站在耿山上,月光照耀在华表上。江对岸传来鸡鸣和人声,他们距离很近,唱歌和笑声交织在一起。他在壮游中历历在目,与高李一同漫游,但还没有写下这些诗句。在长桥的外面,有一个吹笛的人,笛声很迷人,伴着晨霜的清晨。
赏析: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江边茅屋、美丽女子、小船和远处的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知和对情感世界的表达。诗中运用了付梓的意象,通过将吩咐挂在树上,表达出诗人将心思留在这片江边的意愿。诗人通过描绘行人旅行的场景,展示了他积极向前的精神面貌。最后,诗中的吹笛人和晨霜与前面的描写形成呼应,增加了整首诗的层次感。整体来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夜晚,通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扬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余妍。
敬岑草浮光,句沚水解脉。益郁乍怡融,凝严忽颓坼。梅颣暖眠酣,风绪和无力。凫浴涨汪汪,雏娇村幂幂。落日美楼台,轻烟饰阡陌。潋绿古津远,积润苔基释。孰谓汉陵人,来作江汀客。载笔念无能,捧筹惭所画。任辔偶追闲,逢幽果遭适。僧语淡如云,尘事繁堪织。今古几辈人,而我
三惑沉身是此园,古藤荒草野禽喧。二十四友一朝尽,爱妾坠楼何足言。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不见适斋老,于今三四秋。弟兄登宦路,亲党驻行舟。老病无诗思,衰怀重别愁。外家门户盛,勉力绍箕裘。
耕隐山中久卜邻,爱奇不厌买山勤。重华事往人何在,万古春深鸟自耘。间拂岩花问陵谷,独悬茅屋管烟云。满林剡竹供挥洒,天寿斯文正属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