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随人意,人闲月更清。
朱楼高百尺,不见到天明。
崔道融,江陵人。唐末诗人。以征辟为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令。累官至右补阙。后避居于闽,因号“东瓯散人”。与司空图为诗友,人称江陵才子。工绝句。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
崔道融,生卒年待考。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月夕》
月上随人意,
人闲月更清。
朱楼高百尺,
不见到天明。
译文:
当月亮升起时,它会随着人们的心愿而移动,
当人们心境静谧时,月亮显得更加明亮。
红楼高耸百尺,
不能等到天亮才能看到。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月夜的美丽和宁静。在夜晚,人们借着明亮的月光可以做很多事情,这是一种心灵自由的体验。而月亮也会因为人们的情感而改变形态。然而,作者提到的朱楼高百尺,意味着楼宇高耸,接近天空,可是从楼上看不到天亮,暗示了一种希望无法实现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短小精练,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月夜的美丽和人们与月亮的互动。通过运用夜晚和月亮作为意象,传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情感的复杂性。诗的结尾以朱楼高百尺的形象,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正如作者的情感难以得到满足一般。整首诗句具有强烈的意境感和情感共鸣,诗意深沉,引发读者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酒醲花一树,何暇卓文君。客坐长先饮,公闲半已曛。水乡春足雨,山郭夜多云。何以参禅理,荣枯尽不闻。
萧洒桐庐郡,身闲性亦灵。降真香一炷,欲老悟黄庭。
少年居士正安禅,法是怀公门下传。已解出应金里矿,何妨离欲火中莲。苦心参道嗟予晚,极口随机恃子怜。若许维扬傍仁里,一廛须买许行田。
乾坤高厚爱无偏,罪大其如未许怜。莫向岁时加念我,共须忧畏补前愆。
虽贫无害日高眠,人不堪忧我自便。锻练物情时得意,新诗还有百来篇。
山人真漫浪,随处得清游。雪瀑方争势,风雷不肯柔。诗光浮玉板,酒滟泻琼舟。一枕斜阳里,清欢各自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