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月夕》

月气初升海,屏光半隐扉。
寒消觉春尽,漏永送筹稀。
兰烛风惊烬,烟帘雾湿衣。
清羸急宽带,频减故时围。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月夕》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月亮初升在海上,光芒透过半掩的门。寒意渐消,感觉春天即将结束,时间的流逝像不断滴落的水滴。香烛的风吹灭了火焰,烟帘上的雾气湿透了衣裳。清瘦的身躯急需宽松的衣带,频繁地减少了过去的束缚。

诗意:
《月夕》描绘了一个月夜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的月亮、海、兰烛等形象,与人的情感和心境相互映衬,展现了一种深沉的离愁别绪和对逝去时光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欧阳修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通过对月亮、海、兰烛等意象的运用,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使诗词充满了浓郁的离愁之情。诗中的月亮初升海上,光芒透过半掩的门,给人一种神秘而温柔的感觉。寒意消散,春天即将结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诗人通过描写兰烛风吹灭、烟帘雾湿衣裳等细节,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自由的渴望。最后,诗人提到清瘦的身躯急需宽松的衣带,频繁地减少过去的束缚,暗示了对束缚和约束的厌倦,对自由和宽松生活的向往。

总之,欧阳修的《月夕》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自由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诗词在描绘景物的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共鸣。

  • 《长至后》

    迟迟昼景转庭除,似觉今朝化日舒。印篆旋添香晷刻,绣床暗积线工夫。

  • 《赠萍乡道士》

    道上观行人,半似重相见。古云性相近,性岂不如面。万形本一性,万心方一殊。世固难绝圣,亦恐难绝愚。

  •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 《送僧》

    四海无拘系,行心兴自浓。百年三事衲,万里一枝筇。夜减当晴影,春消过雪踪。白云深处去,知宿在何峰。

  • 《烂柯山》

    山作危梁千尺横,一天金泛月波清。幽禽不复惊棋响,深谷犹能答斧声。塔坏尚余鸿雁意,井荒谁放辘轳鸣。试将比较天台景,只欠璁珑琪树英。

  • 《和陈蹇叔郎中乙已上元晴和》

    御柳梢头晚不风,官梅面上雪都融。如何阊阖新春夜,顿有芙蕖满眼红。十里沙河人最闹,三千世界月方中。买灯莫费东坡纸,今岁鳌山不入宫。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