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马超江又饮湖,湖中今有卧龙无。
青蛇袖手将何用,漫说飞仙胆气粗。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岳阳楼杂咏十二绝》是宋代胡寅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虏马超江又饮湖,
湖中今有卧龙无。
青蛇袖手将何用,
漫说飞仙胆气粗。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岳阳楼上的景象,表达了胡寅对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虏马、卧龙、青蛇和飞仙等形象的描绘,寄托了对英雄壮举和传奇故事的向往和思念。
赏析:
这首诗词以虚实相间的方式表现了岳阳楼的景色和胡寅的情感。首句"虏马超江又饮湖"描绘了一幅虏马在江边饮水的画面,暗示了英雄气概和豪情壮举。第二句"湖中今有卧龙无"则蕴含了对岳阳楼的历史传说的思索。卧龙是指诸葛亮,象征着才华横溢的人物,而湖中如今却没有这样的英才。这句话表达了对过去英雄的景仰和对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青蛇袖手将何用,漫说飞仙胆气粗"则呼应了前面的意境。青蛇袖手指的是杨贵妃,将她比喻为青蛇,暗示了她的美貌和权势。这句话中的"将何用"借指杨贵妃虽然有一身的威仪,却无法发挥作用。最后一句"漫说飞仙胆气粗"则表达了对飞仙的崇敬和向往。飞仙是指崔颢,他是一位有胆识、有才华的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的形象,抒发了胡寅对英雄壮举和传奇故事的向往和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也反映了对现实境遇的无奈和对过去辉煌的景仰。这首诗在意境上独特,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味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鸡啼午方停,蝉噪暑未秋。寓居虽市近,适意如林投。可人谁能来,王徐真胜流。王居近官道,树林间田畴。徐居复何如,老木荫浊沟。我往必竟日,不为有鱼留。我有长安行,食谋非道谋。王郎上冢去,决焉问吴舟。令弟饥所驱,迤逦从此由。徐郎独不出,于世罕所求。念当为此别,要历
夜永衾寒梦觉。翠屏共、绣帏灯照。就枕思量,离多会少。孤负小欢轻笑。风流争表。空惹尽、一生烦恼。写遍香笺,分剖鳞翼,路遥难到。泪眼愁肠,朝朝暮暮,去便不知音耗。终须拚了。别选个、如伊才调。
石笋岩头烂熳游,异闻要验佛低头。却教古佛低头笑,笑杀痴人枉刻舟。
愁绝江梅开岭岸,不知失脚到南塘。
暑雨霁馀飞,翻沟水鸣玉。半规入岚雾,平畴愈新绿。时有牧归牛,一备过山曲。吾庐附幽深,四面荫修竹。垂云下林梢,惊鸟目争宿。夜色迫书卷,呼童具灯烛。
□□先帝开宣室,频领群儒上石渠。奏牍三千前日事,寓言十九暮年书。色空勘破偏盲久,记诵俱忘一载馀。西晋诸人惟乐令,肯将石教矫玄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