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月夜夜满,妄见有盈亏。
譬如匣中镜,一成岂合离。
腥蟆与狡兔,谬及丹桂枝。
我今尽扫荡,庶识真月为。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月》
真月夜夜满,
妄见有盈亏。
譬如匣中镜,
一成岂合离。
腥蟆与狡兔,
谬及丹桂枝。
我今尽扫荡,
庶识真月为。
中文译文:
明亮的月亮,每个夜晚都圆满,
我妄自见到它有盈缺。
可比如匣子里的镜子,
它是完整的,怎能分离?
将青蛙与狡猾的兔子相提并论,
把它们与丹桂花枝相提并论是荒谬的。
我现在要尽力洗涤自己的心灵,
以认识真正的月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晁说之所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月亮为主题。诗人通过描绘月亮的形象,表达了对人们妄自见到事物表面现象,而无法认识事物真实本质的思考和警示。
诗中首先描述了月亮每个夜晚都圆满的事实,然而人们却常常看到它有盈缺,这是一种妄见。接着,诗人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匣子中的镜子,指出月亮本身是完整的,不应该看成有盈缺的状态。诗人进一步提到将青蛙和狡猾的兔子与丹桂花枝相提并论是荒谬的,这表明将不相干的事物相提并论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方式。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要扫荡心灵,以认识真正月亮的决心。这里的“扫荡”可以理解为洗涤心灵,摒弃妄见,以求真正的认知。通过诗人自省与自省的呼唤,诗词传达了审视自身认知的重要性,警示人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而应该追求真实与本质。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人们妄自见事物表面现象的批判,并倡导人们以真实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追求认知的深度和真实性。
永嘉风景入新年,才子诗成定可怜。梦里还乡不相见,天涯忆戴复谁传。花倾晓露垂如泪,莺拂游丝断若弦。愿得回风吹海雁,飞书一宿到君边。
宾客相传无水厄,欣然脱屐上公堂。涤烦疗渴名虽著,瘠气侵精暗有妨。梦寐无忧眠可熟,清虚自积体尤强。樵青竹里管何事,侧听杯行供暖汤。
檐外归云绕,檐前落照微。牛羊知既暮,鸟雀自相依。积雨虽推阵,余寒未解围。何妨向僧火,亦复盖生衣。
魃燄爇天草木烦,请檄上清火铃君。为我挽断黄河源,并与拽翻苍海根。我亦弗信神龙顽,我亦弗疑神雷蛮。速须(毯炎换及)雨如倾盆,鹤林真人事奏函。白昼香篆升天门,东井箕星访白羊。丰隆急速追玄溟,宇宙肸蚃一弹指。郊外万丝悬如绳,人疑袖手倦作霖。岂知此心冥太清,夙世已
东风急,惜别花时手频执。罗帏愁独人。马嘶残雨春芜湿。倚门立,寄语薄情郎,粉香和泪滴。
穿人鼻孔,换人眼晴。都来只是这一句子,如何见得,题目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