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茅屋两三间,与世相遗尽日间。
背拥蓝屏半天碧,面对参差横架山。
径草蒙头云覆屋,泉甘土肥似盘谷。
剑峰林密杳无边,绵峡潭深幽莫烛。
有鲜可吃食可茹,康乐和平长自饫。
有时拂石弄泉声,有时策仗登山去。
山中日沈山月出,岩暝林晦总佳适。
平石如台倚山隈,淮拟茅间读叫易。
尚论古人得我心,商传周姜汉子陵。
好共栽桃艳长春,却恐渔父来相寻。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云山避地》是阳枋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依山茅屋两三间,与世相遗尽日间。
在山脚下有几间茅屋,与世隔绝,整日都沉浸在宁静中。
背拥蓝屏半天碧,面对参差横架山。
背靠着蓝天,蔚蓝的天空延伸至半天,面对着参差不齐的山峰。
径草蒙头云覆屋,泉甘土肥似盘谷。
小径上长满草,被云雾覆盖的屋顶,泉水甜美,土地肥沃,如同盘谷一般。
剑峰林密杳无边,绵峡潭深幽莫烛。
剑峰高耸,森林茂密,看不到尽头,绵延无边;峡谷和潭水深邃,幽暗得像没有灯光一样。
有鲜可吃食可茹,康乐和平长自饫。
这里有新鲜的食物可供食用,有丰盛的美食,享受安康和平,长久地满足。
有时拂石弄泉声,有时策仗登山去。
有时候拂动石头,发出泉水的声音,有时候手持仗策,攀登山岭。
山中日沈山月出,岩暝林晦总佳适。
在山中,太阳落山,月亮升起,岩石阴暗,树林昏暗,一切都非常宜人。
平石如台倚山隈,淮拟茅间读叫易。
平坦的石头就像一座台阶,依偎在山脚下,仿佛是在淮河边上的茅屋里读叫易。
尚论古人得我心,商传周姜汉子陵。
还在赞叹着古人所获得的智慧和心灵的安宁,提到商纣传说中的周姜和刘邦的陵墓。
好共栽桃艳长春,却恐渔父来相寻。
喜欢一起种植桃花,让春天更加美丽,但担心被渔父发现而打扰。
这首诗词《云山避地》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环境幽静的山居景象。诗人以山居为依托,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安宁、和谐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山水、屋舍和自然景物的细节,传递了恬静宜人的氛围,展现了山居生活的乐趣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主线,情感与景物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山居意境,给人以安逸和愉悦之感。
玉殿闻春到,罗衣照地红。君恩深汉帝,不惜舞东风。
遗才今已老,生计晚方宜。卧病经旬月,孤坟寄一隅。逢原惟有女,伯道竟无儿。执绋嗟何及,衰祠与沪俱。
待价欲要君,山前独灌园。虽然不识面,要且已消魂。鹿睡红霞影,泉淋白石门。伊余心更苦,何日共深论。
步凉颸绿野,□锺鼓、□园林。有骑竹更生,扶藜未老,歌舞堂阴。金鞭半横玉带,烨神人、风度五云深。大耐自应鹤骨,活人总是天心。寿蒲香晚尚堪斟。梧竹对潇森。早问道燕城,衣裁绣衮,台筑黄金。天瓢正消几滴,化中原、焦土作甘霖。却伴赤松未晚,碧桃花下横琴。
采采者菊,芬其荣斯。紫英黄萼,照灼丹墀。恺悌君子,佩服攸宜。王国是维,大君是毗。贻尔子孙,百禄萃之。采采者菊,于邑之城。旧根新茎,布叶垂英。彼美淑人,应家之祯。有弦既鸣,我政则平。宜尔栋崇,必复其庆。采采者菊,于邦之府。阴槐翳柳,迩楹近宇。彼劳者子,喧卑是
荡荡青天隔九门,携孥飘泊此江村。渔蓑且当青绫被,赐酒何如老瓦贫。万轴书签须细阅,九还火候要重温。少陵有句须参透,政藉幽居拙养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