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春风绿草长,行人踏破碧溪光。
隔山啼鸟自相应,临水幽花应更香。
垅上惊飞青尾雉,桑间閒立茜裙娘。
白头关吏还相问,不信相如是故乡。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郧阳道中》是宋代郑獬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以及旅行者们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思绪。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白马春风绿草长,
行人踏破碧溪光。
隔山啼鸟自相应,
临水幽花应更香。
垅上惊飞青尾雉,
桑间閒立茜裙娘。
白头关吏还相问,
不信相如是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郧阳道中的景色和情感。诗人以白马、春风和绿草来表达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行人踏碎了碧溪的光芒,显示了人们穿越自然景观的痕迹。
诗中提到"隔山啼鸟自相应",显示了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的回响。当一只鸟鸣叫时,其他的鸟也会应和。这个场景传达出大自然中的和谐与共鸣。
诗人还描述了临水处的幽花更加芬芳。这里,水和花之间的对比凸显了幽静的美和花朵的芳香。
诗中描绘了一只青尾雉在垅上惊飞的情景,以及一个穿着茜裙的女子在桑树间闲立的形象。这些描写增添了一种自然的生动感,丰富了诗词的画面感。
最后两句诗中,白头关吏询问行人的归乡之路,表达了行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自己的归属和归宿的探索和追寻。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自然的表达,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通过描写行人的内心情感,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宿的渴望。这首诗词给人一种宁静、和谐和温暖的感觉,让人沉浸在美好的自然景色中,并引发对人生和归属的思考。
不知乃不愠,古人叹难能。我谓直易事,学道非干名。本无求知心,愠亦何从生。所以茅檐下,高枕曲吾肱。琴书坐中友,云山门外朋。肺腑欣有得,耳目谅无憎。顾同子扬子,白首太玄经。
妙年意气已横秋,不为身谋为国谋。斥去佞臣谈笑里,英名高压汉朱存。
城东老圃旧书生,紧闭柴门懒送迎。独袖篇诗与君别,相看白首不胜情。
君不见王绩非狂生,笔墨雪尽惟酒经。又不见志和非漫尉,江湖醉咏渔歌耳。文章得失两梦事,一醉从渠俱不理。人间自有行秘书,此翁聊为山泽儒。平生斟酌自饱满,宁复有欠宁有馀。可怜蹒跚挽不前,属车岂识从甘泉。不矜万卷腹空洞,渴梦只恐东溟乾。莫疑此翁拘器穷,此翁有用非哑
官居閴寂似僧居,坐卧行藏行自如。爽气逼人千亩竹,清风满室一床书。心游淡泊能调马,意绝贪求岂羡鱼。即此便同三径隐,未须投绂赋归欤。
澹澹沧海气,结成黄香才。幼龄思奋飞,弱冠游灵台。一鹗顾乔木,众禽不敢猜。一骥骋长衢,众兽不敢陪。遂得会风雨,感通如云雷。至矣小宗伯,确乎心不回。能令幽静人,声实喧九垓。却忆江南道,祖筵花里开。春风不能别,别罢空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