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春风绿草长,行人踏破碧溪光。
隔山啼鸟自相应,临水幽花应更香。
垅上惊飞青尾雉,桑间閒立茜裙娘。
白头关吏还相问,不信相如是故乡。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郧阳道中》是宋代郑獬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以及旅行者们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思绪。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白马春风绿草长,
行人踏破碧溪光。
隔山啼鸟自相应,
临水幽花应更香。
垅上惊飞青尾雉,
桑间閒立茜裙娘。
白头关吏还相问,
不信相如是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郧阳道中的景色和情感。诗人以白马、春风和绿草来表达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行人踏碎了碧溪的光芒,显示了人们穿越自然景观的痕迹。
诗中提到"隔山啼鸟自相应",显示了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的回响。当一只鸟鸣叫时,其他的鸟也会应和。这个场景传达出大自然中的和谐与共鸣。
诗人还描述了临水处的幽花更加芬芳。这里,水和花之间的对比凸显了幽静的美和花朵的芳香。
诗中描绘了一只青尾雉在垅上惊飞的情景,以及一个穿着茜裙的女子在桑树间闲立的形象。这些描写增添了一种自然的生动感,丰富了诗词的画面感。
最后两句诗中,白头关吏询问行人的归乡之路,表达了行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自己的归属和归宿的探索和追寻。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自然的表达,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通过描写行人的内心情感,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宿的渴望。这首诗词给人一种宁静、和谐和温暖的感觉,让人沉浸在美好的自然景色中,并引发对人生和归属的思考。
春雨如暗尘,春风吹倒人。东坡数间屋,巢子与谁邻。空床敛败絮,破灶郁生薪。相对不言寒,哀哉知我贫。我有一瓢酒,独饮良不仁。未能赪我颊,聊复濡子唇。故人千钟禄,驭吏醉吐茵。那知我与子,坐作寒蛩呻。努力莫怨天,我尔皆天民。行看花柳动,共享无边春。
鸥清眠碎晴溪月。几梦寒蓑雪。断桥篱落带人家。枝北枝南初著、两三花。曾于春底横孤艇。香似诗能冷。娟娟立玉载归壶。渺渺愁予肯入、楚骚无。
冲雨冲泥悄悄行,物情殊不可诗情。牡丹又是一年过,春事略无三日晴。先后笋争滕薛长,东西鸥背晋齐盟。山居寂寞谁堪共,杞叶菊苗俱可耕。
人生天地间,今古一□观。凌空绝虚旷,万象罗岩峦。能一故□应,物化千□端。万端总归一,唯悟无□言。旧闻□□翁,独钓江之干。不知岁月深,但觉□□宽。我思一访之,意会心□看。作亭号□隐,半空摩高寒。时与二三友,登临寻□欢。致君知无术,随世聊自安。滚滚□下水,舟舟
大行好流,三十有六。无此火儿,其数不足。
万室东南富且繁,羡君风力有余闲。渔樵人乐江湖外,谈笑诗成◇俎间。日暖梨花催美酒,天寒桂子落空山。邮筒不绝如飞翼,莫惜新篇屡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