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昔好道,燕齐方士来。
纵横献迂怪,信之无嫌猜。
遥临太一坛,高起通天台。
金枝殿上陈,芙蓉掌中开。
竹宫遥望拜,炯炯神光回。
流连王母宴,诡谲方朔谐。
昆仑九万里,瑶池安在哉。
幻妄竟何成,荒淫诚可哀。
¤
《杂感(三首)》是明代蒋山卿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当时世人对于道教和方术的盲目崇拜和迷信,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现象的思考和忧虑。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汉武昔好道,
燕齐方士来。
纵横献迂怪,
信之无嫌猜。
遥临太一坛,
高起通天台。
金枝殿上陈,
芙蓉掌中开。
竹宫遥望拜,
炯炯神光回。
流连王母宴,
诡谲方朔谐。
昆仑九万里,
瑶池安在哉。
幻妄竟何成,
荒淫诚可哀。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汉武帝时代对道教和方术的迷信的思考。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非常崇信道教,并且聚集了许多道士和方士,以追求长生不老。然而,这些道士和方士往往献上一些奇怪迂腐的东西,却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和崇拜,这种盲目的崇拜和迷信让人不禁产生怀疑和嫌疑。
诗词中提到了一些当时普遍存在的迷信现象,如太一坛、通天台、金枝殿、芙蓉掌等。这些都是当时道士和方士们进行崇拜和祭祀的场所和神物。作者用生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当时人们对这些事物的疯狂和盲目崇拜。
诗词最后提到了幻妄和荒淫两个词,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迷信现象的忧虑和担心。他认为这种迷信和荒淫的行为不会给人们带来真正的长生不老,反而只会让人们陷入幻妄和荒淫的境地。因此,他呼吁人们应该理性对待这些迷信现象,不要盲目追求虚幻的东西,而是要珍惜和享受当下的生活。
这首诗词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迷信现象,并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思考和抨击,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追求真正幸福和长生的希望和忧虑。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对读者产生了很强的震撼和思考。
蜀鞭虽紫多轻脆,最重商山节眼完。挂在苍崖饱风雪,藓花如漆试求看。
盛族推山长,修龄号栎翁。屏花春不老,日日是东风。
上马鸡始鸣,入寺钟未歇。草际起微风,林端淡斜月。僧房湛幽寂,假寐待明发。松径断无人,经声在清樾。
满怀披雾慰生平,到日音容隔暮城。想见舟中留郭泰,可能酒处欠公荣。韦家相业应门户,谢氏才华况弟兄。愧我携儿在尘滓,寸田墝埆望茨京。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千里都无半点山,如何敢望有人烟。不教远树遮栏却,芦荻生来直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