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杂曲歌辞·春江曲二首》

家寄征江岸,征人几岁游。
不知潮水信,每日到沙头。
乘晓南湖去,参差叠浪横。
前洲在何处,雾里雁嘤嘤。

作者介绍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张仲素的生平

  张仲素 ,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宪宗时为翰林学士,后终中书舍人。其诗语言上十分清婉爽洁,悠远飘逸,少有庸作;题材上以写征人思妇的居多,也有描写宫乐春旅的作品。代表作有《春闺思》、《秋夜曲》、《玉绳低建章》、《 宫中乐五首》、《陇上行》、《秋思赠远》、《塞下曲五首》、《秋思二首》、《燕子楼诗三首》、《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等,其中以《春闺思》和《秋夜曲》为最著名。这两首诗都写思妇对戍边丈夫(征人)的绵绵情思:前者是在春天,此时“城柳袅袅,陌桑青青”,主人公正在采桑,但因为心有所思,惦念着远方的亲人(“昨夜梦渔阳”),以至“提笼忘采叶”(居然忘记了采桑叶);后者是在秋夜,此刻“漏水丁丁,轻云漫漫”,在微露的月光中思念丈夫,只觉得这夜何其漫长,秋夜里潜藏的虫儿又整夜叫个不停,主人公想到将要秋去冬来,于是向老天祈愿:“征衣未寄莫飞霜”,因为怕丈夫受冻。两首诗都写得极其传神逼真,感动人心。贞元十四年李随榜进士,与李翱、吕温同年。以中朝无援不调,潜耀久之,复中博学宏辞,始任武康军従事。贞元二十年,迁司勋员外郎,除翰林学士。时宪宗求卢纶诗文遗草,敕仲素编集进之。后拜中书舍人。仲素能属文,法度严确。魏文帝有云:“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为卫。”此言得之矣。其每词未达而意先备也。善诗,多警句。尤精乐府,往往和在宫商,古人有未能虑及者。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家人寄宿在征江岸,
征人多少岁出游。
不知道海潮的准确时间,
每日都到沙头等候。
清晨乘船去南湖,
波浪交错纵横。
前方的洲岛在哪里,
雾中传来雁的叫声。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对家人寄宿在征江岸的思念之情。诗人不知道潮汐的信号,每天都去沙头等待,希望能够见到家人。清晨乘船出发,面对波涛起伏的南湖,无法确定前方的洲岛位置,雾中传来孤雁的叫声,使得诗人内心更加忧心忡忡。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离别家人的心情与景物的寂寞。通过描述家人寄宿在征江岸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南湖波浪和雾气,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整首诗词意境清新,画面感强烈,透过家人的离去与所见所闻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 《十七夜对月》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 《送别得书字》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 《自勉》

    归老宁常逸,时时学荷鉏。室蜼无长物,圃尚有余蔬。壮志诚衰矣,贫居亦晏如。为农当世业,安用筑门闾。

  • 《二月十四日发潮后作》

    归路今无几,春风半已经。潮回知岸远,雪积见山青。问欲从渔父,明当访客星。未须伤逼仄,那敢怨飘零。

  • 《送李殷游京西》

    立马送君地,黯然愁到身。万途皆有匠,六义独无人。莫怪敢言此,已能甘世贫。时来贵亦在,事是掩何因。投刺皆羁旅,游边更苦辛。岐山终蜀境,泾水复蛮尘。埋没餐须强,炎蒸醉莫频。俗徒欺合得,吾道死终新。展分先难许,论诗永共亲。归京稍作意,充斥犯西邻。

  • 《自讼》

    坐氈无客冻鸱愁,谈树萧然两见秋。执戟不知身寂寞,写书犹得罪风流。官闲无日惭轩鹤,机尽多年谢海鸥。借问殿科能免否,杜陵男子有耕畴。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