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吹叶雁门秋,万里烟尘昏戍楼。
征马长思青海北,胡笳夜听陇山头。
佚名,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杂曲歌辞·凉州歌第二》是一首唐代的诗词,作者佚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凉州歌第二
朔风吹叶雁门秋,
万里烟尘昏戍楼。
征马长思青海北,
胡笳夜听陇山头。
诗词以凉州为背景,描绘了边塞的秋天景色和边军征战的情景。首句"朔风吹叶雁门秋",表现了北方的寒冷风景,萧瑟的秋风吹动着飞翔的雁群和凋零的叶子,同时也暗示了边塞的荒凉和边疆民众的艰难。
第二句"万里烟尘昏戍楼",描绘了边塞戍楼上升起的无边无际的烟尘,使得戍楼的视线昏暗,视野受限,形成一种苍茫的意象。这里烟尘的产生可能来自边塞的边军活动,也可能是来自战乱的烽火。
第三句"征马长思青海北",表达了征战边塞的骑兵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征马长途跋涉,思念之情油然而生。青海北是指边塞的北方边境地区,进一步强调了边军的远征和离乡之苦。
最后一句"胡笳夜听陇山头",以胡笳的音乐形象和陇山的山头作为描写手法,展现了边军夜间的寂寞和征战的艰辛。胡笳是边塞地区常见的乐器,其悲凉的音调与边军的心境相呼应,夜晚的陇山头则成为他们倾听音乐、倾诉心声的地方。
整首诗词通过对凉州边塞的描绘,以及边军征战的情景,表达了边塞地区的荒凉和边军的艰辛,以及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和音乐的意象,诗词呈现出一种边塞辽阔而悲壮的氛围,展示了边塞生活的特殊性和边军的坚韧不拔。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眉山远地蜀川西,九穗嘉禾忽效祺。东极龙枝人莫睹,环丘玉粒世空知。中和积粹名方异,繁蔚呈祥事更奇。自可增封齐北里,岂将同颖比繁禧。
子因南岳仙人寻,花自蓬莱海上来。每岁枝头春意闹,香风红艳满楼台。
出师未捷身先死,忠义如公更不多。岂直文章惊宇宙?尚余威武振山河。中原正想刘安世,南海空思马伏波。老我未能操史笔,怀思时复动哀歌。
东风若有情,吹我梦魂飞。灯前半夜醒,枕上三山归。二子相与言,相执不相违。何处一声钟,寒泪滴征衣。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