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戏争心剧火烧,铜槌暗执不相饶。
上皇失喜宁王笑,百尺幢竿果动摇。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以宫词得名。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多不合,自劾去。尝客淮南,爱丹阳曲阿地,筑室卜隐。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以宫词得名。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多不合,自劾去。尝客淮南,爱丹阳曲阿地,筑室卜隐。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诗词《杂曲歌辞·热戏乐》的中文译文如下:
热戏争心剧火烧,
The fervent drama ignites the hearts' desire,
铜槌暗执不相饶。
Copper hammers secretly wielded, refusing to be outdone.
上皇失喜宁王笑,
The former emperor's joy fades as the Prince of Ning laughs,
百尺幢竿果动摇。
The hundred-foot banners sway in response.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场热闹的戏剧表演中的情景。剧情激烈,引起了观众们的热情,如火一般燃烧着他们的心。而在演出过程中,有人暗中使用铜槌偷偷地敲击以增加戏剧效果,使得整个演出更加精彩。然而,这个动作打乱了原本的节奏和秩序,引起了不安和困扰。即使是在皇帝心情愉悦的时候,宁王的笑声也震动了百尺高高竿上的幢旗。
这首诗意味深长,折射出人性的复杂和矛盾。热戏剧火烧尽人们对于戏曲的热爱和渴望,铜槌暗执代表了人们追求更高效果甚至以牺牲正常秩序为代价的心态。上皇失喜和宁王的笑声则象征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情绪波动都会对整个环境产生影响。最后,百尺幢竿的动摇映射出整个舞台上的不稳定局面。
通过这首诗词,作者揭示了戏剧表演背后可能存在的各种复杂和矛盾,以及人们在追求完美表演时所付出的代价。同时,诗词也展现了唐代戏剧热和社会环境的生动场景。
画檐初挂弯弯月。孤光未满先忧缺。遥认玉帘钩。天孙梳洗楼。佳人言语好。不愿求新巧。此恨固应知。愿人无别离。
[圜钟为宫]玄冥凌万,几聿其周。天地闭藏,农且息休。古大蜡礼,伊耆笔修。爰荐飶声,以迓飚游。
上将鏖兵又欲旋,翠华巡幸已三年。营中不用栽杨柳,愿戴儒冠为控弦。
黄陵庙下,送君归去,上水船儿一支。离歌声断酒杯空,容易里、东西南北。重湖风月,九秋天气,冉冉清愁如织。我家住在楚江滨,为频寄、双鱼素尺。
喜见阳和至,遥知橐籥功。迟迟散南阳,袅袅逐东风。暗入芳园里,潜吹草木中。兰荪才有绿,桃杏未成红。已觉寒光尽,还看淑气通。由来荣与悴,今日发应同。
麻姑之山撑半空,麻姑之水飞长虹。奔流到城不到海,酿春尽入糟丘中。前年足迹半天下,曾访麻姑当盛夏。麻姑酌我三百杯,玉山颓然醉方罢。麒麟之脯擘荐酒,世间此味何曾有。醒来欲再访麻姑,万叠千重云有无。君家留我亦不减此味,酒泉如海何须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