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楼高映绿阴阴,凝碧多含雨露深。
莫谓一枝柔软力,几曾牵破别离心。
馆娃宫畔响廊前,依托吴王养翠烟。
剑去国亡台榭毁,却随红树噪秋蝉。
浓低似中陶潜酒,软极如伤宋玉风。
多谢将军绕营种,翠中闲卓战旗红。
高僧爱惜遮江寺,游子伤残露野桥。
争似著行垂上苑,碧桃红杏对摇摇。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杂曲歌辞·杨柳枝》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杨柳枝婀娜多姿的形象,并通过对这一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之痛的感悟和思绪。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凤楼高映绿阴阴,
凝碧多含雨露深。
莫谓一枝柔软力,
几曾牵破别离心。
馆娃宫畔响廊前,
依托吴王养翠烟。
剑去国亡台榭毁,
却随红树噪秋蝉。
浓低似中陶潜酒,
软极如伤宋玉风。
多谢将军绕营种,
翠中闲卓战旗红。
高僧爱惜遮江寺,
游子伤残露野桥。
争似著行垂上苑,
碧桃红杏对摇摇。
诗意和赏析:
《杨柳枝》通过对杨柳的描绘,把杨柳比作情感细腻的女子,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体验与思绪。诗中的“莫谓一枝柔软力,几曾牵破别离心”表达了细腻如杨柳之性情,不容忽视。诗人通过将杨柳与吴王养翠的景色相连,更加强化了离别之情的表达。
诗人借杨柳之婉约柔美,以及红树声声秋鸣,寄托了他对于家国之痛的思索。他描述剑去国亡、台榭毁坏的景象,暗喻着战乱带来的破败与痛苦。诗人用陶潜酒和宋玉风作比,表达了自己的伤感和无奈。
最后几句中,将军绕营种内涵深邃,表达了对于将领英勇事迹的赞美,以及在残酷战争中能够保持纯洁心灵的景仰。诗人通过将高僧爱惜遮江寺与游子伤残露野桥相对照,表达了对上层社会对于宗教和信仰的极力保护,以及普通人民在战乱中所遭受的伤害和痛楚。
整首诗通过对杨柳的描绘和对离别之痛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于社会变迁的触动,以及对于人性、时代和命运的思考。
落日登临处,悠然意不穷。佛因初地识,人觉四天空。来雁清霜后,孤帆远树中。裴回伤寓目,萧索对寒风。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鹤閒临水久,蜂懒采花疏。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马如飞。归未归。谁在河桥见别离。修杨委地垂。掩面啼。人怎知。桃李成阴莺哺儿。闲行春尽时。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海底鱼兮天上鸟,高可射兮深可钓。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阴阳神变皆可测,不测人间
昨夜南桥有报书,侵晨骑马过郊居。江村月出风阴后,花木凉生宿雨余。新句意多难较稳,故人情在亦从疏。清秋不浅茅斋兴,摇荡浮云信所如。
桄榔暗天蕉叶长,终露文章婴世网。故山桂子落秋风,无因雌雄青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