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杂诗》

一日不为田,百草已有根。
况复闲三时,其秽何待论。
岂不有钱鎛,徒羞慵借勤。
岁晚忧不耕,何独议锄耘。

作者介绍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作品评述

《杂诗》是一首宋代王令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日不为田,百草已有根。
况复闲三时,其秽何待论。
岂不有钱鎛,徒羞慵借勤。
岁晚忧不耕,何独议锄耘。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农耕劳动的思考和反思。诗人王令借助农田和农作物的象征,探讨了社会中的懒惰与怠惰现象,并对此表示忧虑。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以农田为背景,运用象征手法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首句"一日不为田,百草已有根"以农田养育百草的过程,表达了即使一天不去耕种,百草已经扎下了牢固的根基。这里的百草可以理解为社会中各种不良现象的象征,警示人们不要掉以轻心,否则恶劣的情况将迅速蔓延。

接下来的两句"况复闲三时,其秽何待论"暗指社会中有大量人懒散度日,浪费时间。这些人的懒惰和怠惰会导致社会的堕落,恶劣的现象无法避免。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担忧和不满。"岂不有钱鎛,徒羞慵借勤"指出有能力的人却不肯勤劳,只会羞于去借助他人的努力。这里的钱鎛可以理解为富有的象征。作者借此批评了那些有财力但不愿意为社会付出的人。

最后两句"岁晚忧不耕,何独议锄耘"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年纪渐长之人不愿意耕作的担忧。岁晚可以理解为人们年纪渐长,忧不耕则指他们不再愿意从事农耕劳动。作者对于这种现象感到困惑,认为人们为什么不再讨论如何进行农耕劳动。

总体来说,该诗词通过对农田和农作物的描绘,以及对社会现象的隐喻,表达了作者对懒惰和怠惰现象的担忧和不满,呼吁人们要勤劳耕作,为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

  • 《病中遣怀》

    菘芥煮羹甘胜蜜,稻粱炊饭滑如珠。上方香积宁过此?惭愧天公养病夫。

  • 《嘲啼鸟》

    破绔年来未改为,园中啼鸟汝何如。从教解使君侯悟,尔死何由得盖帷。

  • 《宿河上》

    天势近河低,村孤夜气凄。风腥水神过,月黑山鬼啼。梦断楚丘北,情驰梁苑西。夹池修竹畔,枚马几羁栖。

  • 《茶盆山先师灵塔》

    一出烟霞失所依,重来生死路相违。猊床尚设笼蛛网,风度柴门叶乱飞。

  • 《送仝座主归上党》

    夜明帘外月天霜,衲子还家机事忘。枯木吟云须内照,死蛇含毒更堤防。闻琴起舞饮光习,放镜迷头深若狂。好是重来斲蝇翼,祖师鼻孔要生光。

  • 《龙驹谣圆徐景醇生子》

    白虹流光横太虚,蚌胎进出明月珠。紫瞳照席秋制电,渥洼突出苍龙驹。前年得子瘦如竹,失马未必不为福。今年得子燕颔丰,会看万里飞食肉。徐君发白颜且酡,晚而得子未足多。明年为君招取杜陵老,来作徐卿二子歌。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