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雁犹惊渚,昏鸦已着林。
野平云散乱,江动月浮沈。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杂题四首》是宋代刘子翚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变幻莫测的景象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宿雁犹惊渚,
昏鸦已着林。
野平云散乱,
江动月浮沈。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夜晚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写雁群和乌鸦的行为,以及云、江和月的变化,展示了大自然在日夜更替中的动态和变幻。
第一句“宿雁犹惊渚”,表达了雁群在宿营的时候因为某种原因而受到惊吓而起飞的情景。宿雁代表了一种安定和平静的状态,而惊吓则打破了这种平静,给人以不稳定和不安的感觉。
第二句“昏鸦已着林”,描绘了乌鸦在夕阳下归巢的场景。昏暗的天色中,乌鸦飞回树林,这里的乌鸦和宿雁形成了鲜明对比,乌鸦代表了黑暗和寂静。
第三句“野平云散乱”,描述了草原上云彩的分散和散乱。野平代表了广袤而平坦的大地,而云的散乱则暗示了自然界的变幻无常。
最后一句“江动月浮沉”,写出了江水中月亮的浮沉变化。江水的流动使得月亮的倒影不停地上下浮动,给人以一种不断变化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自然元素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流转,传递出作者对于自然界无常和变幻的感叹和思考。同时,诗中的意象对比和细腻的描写技巧,赋予了诗词以深厚的意境和情感。
道了亦未了,言闲今且闲。从来无住处,此去向何山。片石树阴下,斜阳潭影间。请师留偈别,恐不到人寰。
获稻已空霜未落,秋风虽老雁犹迟。丹林黄叶斜阳外,绝胜春山暮雨时。
有客至铃下,自言身姓梅。仙人掌里使,黄帝鼎边来。竹影拂棋局,荷香随酒杯。池前堪醉卧,待月未须回。
春意枝间忽暗惊,乘风作阵去纵横。苍苔可忍欺香骨,粉蝶无端乱舞英。有恨应羞霜月照,锺情犹赖晚风轻。梦回一夜频搔首,肠断空阶骤雨声。
君不见潞州别驾眼如电,左手挂弓横撚箭。又不见雪中骑驴孟浩然,皱眉吟诗肩耸山。饥寒富贵两安在,空有遗像留人间。此身常拟同外物,浮云变化无踪迹。问君何苦写我真,君言好之聊自适。黄冠野服山家容,意欲置我山岩中。勋名将相今何限,往写褒公与鄂公。
来访秋花本为诗,酒杯徵逐负幽期。山中圣出明书记,还了清游一段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