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凤不食粟,举世无琳琅。
渴去饮湘水,饥来卧首阳。
云天迟羽翼,岁晚饱风霜。
栖栖岂不苦,羞与燕雀翔。
安得九成乐,来仪薰风郎。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杂兴五首》是宋代艾性夫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孤凤不食粟,
孤独的凤凰不吃谷物,
举世无琳琅。
世间再无美玉琳琅的存在。
渴去饮湘水,
口渴时去喝洞庭湖的水,
饥来卧首阳。
饥饿时就在首阳山休息。
云天迟羽翼,
凤凰的羽翼迟迟未能展开,
岁晚饱风霜。
岁月已晚,体会了风霜的滋味。
栖栖岂不苦,
孤零零地栖息,岂不是苦难?
羞与燕雀翔。
不敢与燕雀一样自由翱翔。
安得九成乐,
如何才能得到九成的快乐,
来仪薰风郎。
期待着来自风郎的盛情款待。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只孤独的凤凰,它不食人间俗物,世上再也找不到与之匹配的美玉。当它口渴时,去喝洞庭湖的水;当饥饿时,就在首阳山休息。凤凰的羽翼迟迟未能展开,岁月已晚,体会了风霜的滋味。它孤零零地栖息,不敢与燕雀一样自由翱翔。然而,它渴望得到九成的快乐,期待着风郎的盛情款待。
这首诗词通过凤凰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渴望和无奈。凤凰被用作象征,代表着高贵、独特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诗中的凤凰表达了对世俗琐事的超越,表现出一种追求非凡与完美的态度。作者将自己置身于凤凰的角色中,通过凤凰的遭遇和情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同时表达了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通过对凤凰形象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物的运用,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同时,凤凰与风郎的对比,也体现了对于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凤凰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境遇的反思,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江南多佳山,骈首闯城郭。缅怀在坦夷,要使一见廓。邦侯王事馀,幽致到丘壑。散策占城阴,含睇及民瘼。爱此郊原平,膴膴富耕穫。飞观鯈下临,丹碧荡霄堮。野色四座浮,胸次潜领略。千畦云弄黄,岁事初不恶。斗酒行劳农,欢谣入酺醵。胜地恶发挥,波神覆为虐。萧辰谁与娱,一笑
多幸春来云雨少。且教月与花相照。清色真香庭院悄。前事杳。还嗟此景何时了。莫道难逢开口笑。夜游须趁人年少。光泛雕栏寒料峭。迂步绕。不劳秉烛壶天晓。
阿翁莹彻八窗冰,独爱春郊画有声。正鮆肥桃涨暖,欲河魨上荻芽生。惊雷破柱眠逾稳,明月中庭酌屡更。应待儿归相从臾,万红堆裹槊齐横。
山畔孤亭一水滨,归来华发已欺人。脱身异县干戈地,得意吾庐笋蕨春。早着青衫成底事,惯遭白眼欲谁亲。此君真有高人节,肯与山翁作近邻。
好景入新夏,幽人卧弊庐。廊腰得风远,树罅见星疏。门掩鸦栖後,钟鸣月上初。青灯尚堪近,起了读残书。
吹箫人去行云杳。香篝翠被都闲了。叠损缕金衣。是他浑不知。冷烟寒食夜。淡月梨花下。犹自软心肠。为他烧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