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巅负残雪,高映寒食辉。
冲风忽飘堕,势若从天飞。
庭虚四散入,凌乱侵人衣。
衣重不忍佛,恐与清景违。
援琴弄太古,声淡节亦稀。
从笑已独赏,恍然迷是非。
乃知绝弦意,千载同依依。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爲湖南安抚司参议官。着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爲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杂兴效阮步兵》是宋代王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杂兴效阮步兵
松巅负残雪,高映寒食辉。
冲风忽飘堕,势若从天飞。
庭虚四散入,凌乱侵人衣。
衣重不忍佛,恐与清景违。
援琴弄太古,声淡节亦稀。
从笑已独赏,恍然迷是非。
乃知绝弦意,千载同依依。
译文:
站在松树巅峰,背负着残留的雪,树影高高地映照着寒食节的光辉。
突然像被冲击的风吹拂着,仿佛从天上飞来。
庭院空旷,四处散落的花瓣飘入,凌乱地侵入人们的衣裳。
衣服沉重,不忍心穿着佛衣,担心与清净的景色相违背。
拿起古琴弹奏,音声淡薄,音律也稀疏。
追随笑声独自欣赏,忽然迷失了是非之间的界限。
由此领悟到弦乐的含义,千年来都是如此地亲切相依。
诗意: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松树巅峰、残雪和风的景象,表达了一种追求自由和纯粹的心境。诗中的庭院花瓣飘落和琴音淡薄,暗示了现实世界的喧嚣和浮躁,而笑声和迷失则象征着人们在琐碎的尘世中徘徊和迷惘。最后,诗人通过乐器的象征意义,传达出音乐和艺术对人们心灵的慰藉和共鸣。
赏析:
《杂兴效阮步兵》以淡雅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和琴音的抒发,表达了对纯净、自由和美好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对比和象征手法,使诗词更具韵味和意境。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情感交织在一起,使读者产生共鸣。这首诗词展示了王铚细腻的感受力和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清净、宁静心境的追求。
宝锁轰霄启玉晨,风恬雪霁净先尘。东皇太一紫坛晓,世界大千青陆春。藜杖流光环佩集,鏠旗斂影豆笾陈。乐歌须仗甘泉笔,斧藻天家泰道新。
二年音信阻湘潭,花下相思酒半酣。记得竹斋风雨夜,对床孤枕话江南。
独夜嵩阳忆上仙,月明三十六峰前。瑶池月胜嵩阳月,人在玉清眠不眠。
三百篇寂寂久,九千首句句新。譬宗门中初祖,自过江后一人。
诗材无限思无穷,斂在唐人四句中。参透此关犹细事,作诗知道始为工。
田园移主只丘坟,他邑浮家每断魂。又向隣州为客久,北风终夜梦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