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肉苟不至,何暇税冕行。
一日废礼经,不如无此生。
相鼠知拱手,寒暑不变更。
威仪特文具,衽席为乱萌。
蔑知圣人意,但以口舌争。
如彼为肉者,死即五鼎烹。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杂兴》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新。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虚伪礼教和权力斗争的不满与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燔烧肉食若不能达到美味,又何必费心去纳税,受封冠而行礼仪。宁可一天废弃礼仪经书,不如没有这样的生活。相对的老鼠知道该放下手,冬夏不改变。威严的仪式只是虚饰,衣裳乱七八糟。无法理解圣人的意愿,只会用口舌争吵。像那些为了肉食而生的人,死了就会被五鼎烹煮。
这首诗词的主题是对社会虚伪和权力斗争的嘲讽和质疑。作者通过对比人与老鼠的行为,表达了对于人们追求权力、迎合礼教和虚饰仪式的不满。他认为这种追求和争斗只是口舌之争,没有真正的意义。作者以燔肉为象征,暗示了那些为了权力和私利不择手段的人最终也会面临灭亡和惩罚。
整首诗词运用了夸张和讽刺的手法,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表达了作者对于真实和纯粹的向往。诗中的对比和象征意义使得诗词更具有表现力和思考性。
联辔来东邑,朝行暮复还。市廛通乱水,城郭带秋山。路出青枫外,江流白雾间。西行乡思切,愁绝望昭关。
丛筠裹圜檐,净影碧如水。谁识爱君心,过桥先到此。
集仙昔荣养,卜筑循兰陔。深径万株合,清池百亩开。飞梁荫菡萏,攒栋跨崔嵬。淮海劚红药,潇湘移翠栽。岱松佩萝茑,海石糊莓苔。车马远惊聒,鱼鸟忘嫌猜。病客倦舟楫,寻春此裴徊。闰年物候迟,前日已闻雷。薄景未曦雪,东风新破梅。主人京洛旧,杖屦容参陪。指我艮隅地,方营
柱侧檐欹瓦欲飘,断垣苔涩树萧萧。满庭荒草无香火,惟有禽声伴寂寥。
倚柯睨苍髯,短簑挟风雨。谈道谁我知,对弈者其侣。狂吟发悲调,谷鸣相律吕。扊扅岂不怨,宁售大夫股。长镵斸仙苓,获薪为吾煮。
六月之雨田成溪,七月之旱烟尘飞。眼中收拾不十年,未议索饭儿啼饥。夜点松明事冶谷,规避债家相迫促。平明排闼自分沾,渠更舞权还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