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杂兴》

河南牧羊儿,不识奇字书。
君王事边头,无亦官帑虚。
慨然分家资,补国何勤渠。
讵有忠於君,而谓不学欤。
毋令败群语,缑氏果有余。
惜哉封禅主,更欲取名誉。
岁晚责缘饰,宜其返田闾。

作者介绍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杂兴》是宋代张镃创作的,以下是对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河南牧羊儿,不识奇字书。
君王事边头,无亦官帑虚。
慨然分家资,补国何勤渠。
讵有忠於君,而谓不学欤。
毋令败群语,缑氏果有余。
惜哉封禅主,更欲取名誉。
岁晚责缘饰,宜其返田闾。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河南的牧羊儿,他生活在边境之地,却无法识别奇特的文字。他思考君王的国家大事,却无法亲身参与其中,只能默默辛勤工作。他慨叹自己分不到国家的财富,但他仍然心怀忠诚,不屈不挠地为君王效力,却被人们指责他没有学问。

诗人呼吁不要让群众的言论败坏了这位牧羊儿的名声,因为即使他没有学问,却仍然有一定的价值。诗人感到遗憾的是,封禅的主持者们对名誉追求得过于迫切,而忽略了对国家的责任。现在是岁末,应该责备那些追求虚荣的人,让他们回归平凡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述一个普通的牧羊儿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和不满。诗中的牧羊儿代表了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辛勤工作,默默无闻,为国家做出贡献,却往往被忽视和诋毁。诗人以此来反映社会上的不公和功利主义的弊端。

诗中的语言简练,意境鲜明,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关切和对于真正的忠诚与价值的思考。诗人通过呼吁保护牧羊儿的声誉以及对追求名誉的批评,传达了他对于真正的忠诚、责任和平凡生活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道出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呼唤,展现了诗人对真正价值的关注和对功利主义的批判。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对忠诚、责任和平凡生活的思考也使其具有深远的意义。

  • 《次韵李公朝著作见赠二首》

    远客徒为尔,江边有故丘。江洲信广大,凫雁任漂浮。好事时携酒,归心久倦游。还乡定衰老,朋友肯相收。稽古终何力,扶衰谩有方。故人怜困踬,佳句赠辉光。未暇抽身去,安能插翅翔。空存疏懒性,高卧笑羲皇。

  • 《出城三首》

    堆案文书无了毕,并堤船舫且萦回。非关董役年年事,自为春郊得得来。

  • 《赠别孟郊》

    历历天上星,沉沉水中萍。幸当清秋夜,流影及微形。君生衰俗间,立身如礼经。纯诚发新文,独有金石声。才名振京国,归省东南行。停车楚城下,顾我不念程。宝镜曾坠水,不磨岂自明。苦节居贫贱,所知赖友生。欢会方别离,戚戚忧虑并。安得在一方,终老无送迎。

  • 《次仲甄韵二首》

    大用不坚壁,等閒忧患侵。平生知学道,万事付无心。露苋锄晨甲,烟篁步夕阴。陶然宇宙内,鱼鸟听浮沈。

  • 《奉和江沖陶居二十韵》

    清冷泉飞,萧然瑟松风到。虽未计宫商,总是冲陶操。

  • 《题赵团练画江干晚景四绝》

    公子歌锺里,何从识渺茫。惟应斗帐梦,曾到水云乡。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