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帽轻盈出晚峦,儿童夹道竞来看。
老夫何足惊人眼,为有猿猴把钓竿。
高翥(一一七○~一二四一),字九万,号菊涧,余姚(今属浙江)人。幼习科举,应试不第弃去,以教授爲业。因慕禽鸟信天缘习性,名其居处爲信天巢,与诗友唱酬爲乐。晚年居西湖,理宗淳祐元年卒,年七十二。有《菊涧集》二十卷,已佚。《南宋六十家小集》中收有《菊涧小集》一卷,《中兴群公吟稿》中收其诗二卷。清康熙时裔孙高士奇辑爲《信天巢遗稿》。事见《信天巢遗稿》卷首高士奇序。 高翥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菊涧小集》爲底本,第二卷以顾氏读画斋刊《中兴群公吟稿》(剔除《菊涧小集》中已收诗)爲底本。酌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信天巢遗稿》(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杂兴》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高翥。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短帽轻盈出晚峦,
儿童夹道竞来看。
老夫何足惊人眼,
为有猿猴把钓竿。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戴着轻盈的短帽从晚峦山间走出来,引起了周围儿童的好奇和竞相观看。然而,老人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引人注目之处,因为他只是拿着一根钓竿,而有猿猴却在他身边。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情景,既有现实的场景,又有一种寓意的含义。诗中的短帽轻盈,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而晚峦山则暗示了一个山间的景致。儿童夹道竞来看,显示了他们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和活泼的天性。
然而,诗的重点并不在于老人戴着短帽从山间走出来,而是通过这一情景来传达一种思想。老人自称为"老夫",自谦地说自己并不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只是拿着一根普通的钓竿而已。
但是,这个自谦的老人身边却有猿猴。猿猴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机智、灵活和聪明。通过猿猴的形象,诗人在暗示着老人的内在价值和智慧。老人身边的猿猴把钓竿,表明老人虽然自谦,但实际上具有超出寻常的智慧和能力。
整首诗词通过简短而精练的语言,以一种隐喻的方式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思想:人们不应仅凭外表来评判他人的价值,每个人都可能拥有内在的智慧和才能。这种思想在宋代文人中颇为流行,而这首诗词则是其中的一例。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杲日既升,我徒既盈。原言斯适,至乐无声。
茂陵何识瑞乾封,遑恤萧条四海空。鲂尾如今较劳止,庙谟端不倖边功。
古木灵巢鹤梦迷,崑崙白象倒骑归。鱼鳞水涨舟横岸,羊角风生花落溪。
独上高楼,恨随春草连天去。乱山无数。隔断巫阳路。信断梅花,惆怅人何处。愁无语。野鸦烟树。一点斜阳暮。
五月进农黍,三叶换阶蓂。不知今夕何夕,嵩岳床生申。莲幕泮宫小试,花县二车偏历,所至蔼芳声。一札颁明诏,千里寄专城。席方温,边报警,塞飞尘。腹中数万兵甲,笑却狄人兵。金印明年如斗,黄阁有人引类,阔步到公卿。遥拜祝椿算,长愿待枫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