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膝上桐,一丝不肯挂。
弹声聒天地,无人知此话。
谓琴只这是,世间何用弦。
谓在有无中,其然岂其然。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杂兴》是宋代诗人张镃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渊明膝上桐,一丝不肯挂。
在古代,渊明是指古代著名的琴师渊虚,而“桐”是指古代用来制作琴的桐木。这句诗表达了渊明抚琴时,琴弦上没有一丝杂乱的意思。他抚琴的动作轻柔细腻,不让任何一根琴弦产生扣击的声音。
弹声聒天地,无人知此话。
这句诗描绘了渊明弹奏琴时琴弦所发出的声音,它们震动着整个天地,但却无人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
谓琴只这是,世间何用弦。
这句诗表达了渊明对于琴音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琴的价值不在于琴弦的存在与否,而在于琴所能带来的音乐之美。他质疑世人对于琴弦的重视,认为琴弦并非琴音的关键所在。
谓在有无中,其然岂其然。
这句诗是对于琴音的继续思考。渊明认为琴音存在于有与无之间,琴弦的存在与否并不决定琴音的产生。他在这里对于琴音的本质进行了思考和探索,表达了他对于琴音哲学的独到见解。
这首诗词以琴为主题,通过对琴音的描述和对琴音哲学的思考,表达了张镃对于音乐艺术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琴音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琴弦的存在与否,而在于琴音所能带来的美妙感受和情感表达。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艺术的追求和对于音乐的热爱,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行得三吴遍,清奇最是苏。树围平野合,水隔别村孤。震泽非尘世,松陵是画图。更添一诗老,载雪过重湖。
再整鱼犀拢翠簪,解衣先觉冷森森。教移兰烛频羞影,自试香汤更怕深。初似洗花难抑按,终忧沃雪不胜任。岂知侍女帘帷外,剩取君王几饼金。
群公错落俱琼瑰,胸蟠万古高嵬崔。红尘绝点不涴眼,更上翠壁陈尊罍。天低举手挼斗俩,挹彼钜海倾蠡杯。酒酣咳唾作飞雪,下视不觉苏纮垓。须臾万象著,耿耿见中台。苍生堕崖下,仰首歌康哉。寒芒为一正,昌运行当开。回光更愿亲蒿莱,山林自古多奇才。
风格孤高又国香,故教小雪发新妆。修行嗟我无功力,却使天魔入道场。
急流垂钓,贪饵者著。口缝缠开,性命丧却。
头痛涔涔齿动摇,医骄折简不能招。亦知客疾无根柢,少健还能起负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