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桐斲山骨,弦以冰蚕丝。
信指发孤调,悠然造希夷。
扬以寄吾欢,抑以写吾悲。
悲欢生我心,无庸他人知。
我若有黄金,不铸钟子期。
寄语伯牙翁,绝弦良可嗤。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杂言》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艾性夫。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枯桐斲山骨,
弦以冰蚕丝。
信指发孤调,
悠然造希夷。
扬以寄吾欢,
抑以写吾悲。
悲欢生我心,
无庸他人知。
我若有黄金,
不铸钟子期。
寄语伯牙翁,
绝弦良可嗤。
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如下:
这首诗词以枯桐斲山骨、弦以冰蚕丝作为开头,描绘了一种清冷、寂寞的氛围。枯桐是指干枯的槐树,斲山骨表示斩断山峦的骨骼,这里寓意着严峻的环境和冷酷的现实。弦以冰蚕丝形容琴弦如同冰凉的蚕丝一般,音调清冷而孤独。
接着,诗人提到信指发孤调,悠然造希夷。这里的信指是指代琴弦,发孤调意味着以独特的音调演奏,悠然造希夷则表达了一种自在而超脱的心境。诗人借助音乐的表达,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
接下来的两句,扬以寄吾欢,抑以写吾悲,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欢乐和悲伤的表达方式。诗人将内心的悲欢寄托于音乐之中,通过琴声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最后两句,悲欢生我心,无庸他人知,表达了诗人情感的深沉和独立。诗人认为自己内心的悲欢只有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他对外界的人无需了解和关心。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伯牙翁的寄语,绝弦良可嗤。伯牙翁是传说中的琴师,诗人以此寄语,表达了对传统琴音的嘲笑和倡导对音乐的创新和超越。
整首诗词通过音乐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以及对传统的琴音的思考和反思。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的心态和对自己情感的独立。
元丰陈汀州,见谓黄太史。年登境无蝗,政恐不相似。
征途未尽弋阳西,且过松源九节溪。烟雨蒙蒙山色好,鹧鸪更与尽情啼。
若是道人头不白,老人当日合乌头。
好去翩然丁令威,昔人且在不应非。淮云岂与辽天阔,想复留情故一归。
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知音兼众语,整翮岂多身。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
千林共摇落,老树独蜿蜒。玉立无人处,黄昏欲雪天。临风情脉脉,倚竹静娟娟。身世寒香裹,相看意已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