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杂咏八首007》

召公方伯尊,材亦圣人亚。
农时惮烦民,听讼甘棠下。
嗟今千室长,已耻问耕稼。
弹琴高堂上,欲以世为化。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杂咏八首007》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召公方伯尊,
材亦圣人亚。
农时惮烦民,
听讼甘棠下。
嗟今千室长,
已耻问耕稼。
弹琴高堂上,
欲以世为化。

诗词中的"召公方伯"指的是诗中的主人公,他的地位高贵尊崇,可与召公相提并论。"材亦圣人亚"表示他的才干与圣人相当或难以估量。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他在农时中对于繁琐农务的厌恶,愿意在甘棠树下听取诉讼,表达了他对于执政事务的烦恼。"嗟今千室长,已耻问耕稼"表达了他对于当时社会上千家万户长期不耕种的现状感到耻辱,并且对于政治家而言,过多关注农耕似乎是不适当的。最后两句"弹琴高堂上,欲以世为化"表达了他希望通过音乐艺术的传播来改变世人的心态和观念,以期达到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这首诗词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王安石对于政治家应有的责任和使命的思考。他认为政治家应当关注国家大事,而不是沉迷于农耕等琐碎事务。同时,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上长期不耕种的现状的愤慨和不满。最后,他提出通过音乐艺术的力量来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以期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家责任与使命的思考。同时,诗中的音乐艺术也被视为一种改变世人心态和观念的手段,寄托了诗人对于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期望。整体上,这首诗词在表达思想观点的同时,也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对于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

  • 《林和靖祠》

    松树高低逐径斜,祠堂牢落锁烟霞。我来閒咏梅花句,想见此翁如此花。

  • 《南乡子》

    识得水中金。煅炼烹煎理更深。进退抽添须九转,浮沈。温养潜龙复与临。妙运自天心。托仗黄婆配丙壬。酝就醍醐山顶降,频斟。慢拨无弦一曲琴。

  • 《江上送韦彖先辈》

    不易为离抱,江天即见鸿。暮帆何处落,凉月与谁同。木叶新霜后,渔灯夜浪中。时难慎行止,吾道利于穷。

  •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十》

    人间诗癖胜钱癖,搜索肝脾过几春。囊橐无嫌贫似旧,风骚有喜句多新。但将苦意摩层宙,莫计终穷涉暮津。试看一生铜臭者,羡他登第亦何频。

  • 《南溪上种芙蓉》

    夹水芙蓉密密栽,缘溪斜立照溪开。放教十里红将去,不尽溪流不要回。

  • 《次漕庾两使者绝句韵六首》

    痛懲毒螫要持平,不察渊鱼未害明。棘户有囚疏械击,花村无吏打门声。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