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杂咏三首》

商阳杀三人,每辄不忍视。
亦云食君食,报礼当如此。
波澜吹九州,金石安得止。
永怀南山阿,慷慨中夜起。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杂咏三首》是王安石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商阳杀三人,
每辄不忍视。
亦云食君食,
报礼当如此。
波澜吹九州,
金石安得止。
永怀南山阿,
慷慨中夜起。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王安石对商阳杀人事件的思考和反思。商阳是指宋代时期一个地方的名称,杀三人指的是在商阳发生的三起杀人案。诗人表达了他对这些暴行的愤怒和悲痛之情,同时反思了社会风气和人性的扭曲。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考。首先,诗人在面对杀人事件时,表现出内心的痛苦和无法直视的情绪。他说自己每次都不忍心去看,暗示了他对暴行的深深厌恶和悲伤。

接着,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凶手的质问和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他说凶手也吃同样的食物,为什么行为却如此残忍,这是对凶手道德败坏和社会伦理沦丧的谴责。诗人认为应该以礼报礼,以人道对待他人,而不是以暴制暴。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社会动荡的景象和波澜壮阔的海洋相联系,表达了他对社会动荡的担忧和对正义难以实现的忧虑。他认为金石都无法平定这样的动荡,暗示了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的崩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正义和人性的向往和追求。他怀念南山的宁静和纯净,渴望能够在慷慨激昂的夜晚站起来,为正义而奋斗。这里南山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一个具体事件的描写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道德沦丧和人性扭曲的愤慨和反思。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正义和高尚品德的向往,呼唤人们在动荡的社会中勇敢站起来,追求真理和公正。

  • 《戊午上巳谒何恭人坟三绝》

    织素尘机长寂寞,燎黄锦诰谩荣华。堪同络秀书前史,谁为王符访外家。

  • 《晚春》

    池塘渴雨蛙声少,庭院无人燕语长。午枕不成春草梦,落花风静煮茶香。

  • 《秋日杂兴》

    摇摇平冈雪,芬芗荞花白。繁英未脱鄂,锐实已潜黑。速哉不踰时,几何天地力。寒耕暑方耘,古人勤宿麦。

  • 《明发曲坑二首》

    云横平野近人低,似縠如纱只隔溪。行到溪东元不见,回头却复在溪西。

  • 《送临清杨可主簿入蜀》

    脱白去焚黄,遥知祖德光。墓坟乔木老,襟袖桂枝香。回见梅含雪,归逢橘饱霜。子云应有宅,为奠草玄堂。

  • 《天仙子(寓意)》

    眼色媚人娇欲度。行尽巫阳云又雨。花时还复见芳姿,情几许。愁何许。莫向耳边传好语。往事悠悠曾记否。忍听黄鹂啼锦树。啼声惊碎百花心,分付与。谁为主。落蕊飞红知甚处。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