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杂咏四首》

铿铿千古峄山桐,金石声来造化中。
谁道元和无复致,为君堂上起薰风。

作者介绍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歷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着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爲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作品评述

《杂咏四首》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峄山桐树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造物主的敬仰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铿铿千古峄山桐,
金石声来造化中。
谁道元和无复致,
为君堂上起薰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峄山桐树为主题,通过描绘桐树的声音和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造物主的崇敬之情。

首句“铿铿千古峄山桐”,通过形容词“铿铿”和“千古”,展现了桐树的声音和历史悠久的特点。这里的“铿铿”形容桐树的声音,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桐树在风中摇曳时发出的声响,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千古”则表达了桐树的历史悠久,暗示了桐树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承载着千年的岁月和变迁。

接下来的两句“金石声来造化中”,进一步强调了桐树的声音和其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这里的“金石声”形容桐树的声音,使读者感受到桐树的声音如同金石相击,具有庄严而悠远的感觉。而“造化中”则表达了桐树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整个宇宙相互联系和交融。

最后两句“谁道元和无复致,为君堂上起薰风”,表达了作者对桐树的赞美和对造物主的敬仰之情。这里的“元和”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时期,暗示了桐树的历史悠久。而“无复致”则表达了桐树的美丽和独特之处,暗示了桐树的价值和意义。最后一句“为君堂上起薰风”则表达了作者对桐树的敬仰之情,将桐树比喻为为君主服务的臣子,为君主的堂上带来清新的气息。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桐树的形象和声音,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造物主的敬仰之情。通过对桐树的赞美,诗人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神奇,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造物主的崇敬之情。

  • 《游春词》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 《闰六月眉州奏禾生九穗》

    眉山远地蜀川西,九穗嘉禾忽效祺。东极龙枝人莫睹,环丘玉粒世空知。中和积粹名方异,繁蔚呈祥事更奇。自可增封齐北里,岂将同颖比繁禧。

  • 《平原郡王南园诗二十一首·红香》

    子因南岳仙人寻,花自蓬莱海上来。每岁枝头春意闹,香风红艳满楼台。

  • 《悼达兼善平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忠义如公更不多。岂直文章惊宇宙?尚余威武振山河。中原正想刘安世,南海空思马伏波。老我未能操史笔,怀思时复动哀歌。

  • 《忆留紫元古意二首》

    东风若有情,吹我梦魂飞。灯前半夜醒,枕上三山归。二子相与言,相执不相违。何处一声钟,寒泪滴征衣。

  • 《天安门诗抄》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