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斋坐我以春风,不事拘挛边幅中。
俗子语言藏攫罕,丈夫胸腹等崆峒。
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饿空。
到底不如归去好,扶梨载笠作村翁。
王迈(《永乐大典》引作王君实)(一一八四~一二四八),字实之,一作贯之,号臞轩,仙游(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潭州观察推官,改浙西安抚司干官。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考试官,因显擿详定官不公被黜。调南外睦宗院教授,时真德秀知福州,力爲之助。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试馆职,次年,爲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九),轮对直言,忤旨,出通判漳州。又因应诏言事,削秩免官。久之,復通判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通判吉州,迁知邵武军。八年卒,年六十五(《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二《臞轩王少卿墓志铭》)。有《臞轩集》二十卷(《续文献通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辑爲十六卷,其中诗五卷。《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王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再呈赵倅》是宋代诗人王迈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自由洒脱和对世俗束缚的反抗。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再次献给赵倅
春风吹拂着我们共坐在委斋,
无忧无虑,不受束缚。
俗子的言语被隐藏和攫取,
真正的男子汉胸怀宽广如崆峒山。
空虚的船只相互碰撞,心意何在,
即使怒火燃烧,也只是一场空欲。
归去何苦,还不如扶梨载着草帽,
去做一位简朴的村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和隐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诗中的“春风”象征着自由和无拘束的生活态度,而“委斋”则是一个安静隐蔽的地方,暗示作者脱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意愿。作者以自己与赵倅共坐委斋的情景为背景,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对比俗子和真正的男子汉,批判了那些言语虚伪、心胸狭窄的人。他认为真正的男子汉应该有胸怀宽广如崆峒山,不受世俗眼光的限制。
诗的结尾,作者以“归去”来表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厌倦,认为回归自然、过上简朴的生活才是最好的选择。他选择扶着梨树,戴上草帽,过上村翁的生活,这是一种对繁琐世俗的抵制和追求内心自由的表达。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富有意境和哲理,表达了王迈对自由、返璞归真的向往,批判了世俗虚伪和狭隘的价值观。同时,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隐喻的手法,使诗意更加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我昔东行花始开,我自东归花半摧。万红辞林卷风去,坐见锦绣蒙苍苔。南山朝云鸠逐妇,日暮微雨萧萧来。一春晴明苦难得,掩蔽风日知谁哉。
三千里外布干戈,果得鲸鲵入网罗。今日宝刀无杀气,只缘君处受恩多。
亢阳今已久,嘉雨自云倾。一点不斜去,极多时下成。
自与君别离。四序纷回薄。分手清江上。念别犹如昨。追忆边城游。奚寻平生乐。俱登巃从岭。共坐逶迤阁。清吹或忘归。繁文时间作。连镳戏浅草。游幰遵长薄。五载同衣裘。一朝异暌索。夫君颇留滞。骖騑未沃若。伊家从入关。终是填沟壑。早秋正凄怆。余晖晚销铄。林叶下仍飞。水花
万机分子路,一局笑颜回。
雨里船中不自由,无愁稚子亦成愁。看渠坐睡何曾醒,及至教眠却掉头。